第四十八章 龙川江畔铁索寒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行,对面的倭军不是一般的敌人,他们是配备了鸟铳的敌军精锐,硬冲肯定不行!”叶茹柳表示反对。

  “那也不能在这干呆着!”施天济有些沉不住气。

  “老施,先别着急,这不,大家正在想办法吗!”谢元说道。

  “这东、西两面的山上有能出去的路?”石朗望着村里的头人问道。

  “这两座山据说绵延数十里,其间多河流、断崖、深谷及猛兽。老夫世代生长于斯,还未听说过有人能够翻越两山,安然出去的。”头人情绪低落地说道。

  “这两座山不能作为我们选择出路的首选。在茫茫大山中行走,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风险,比如滑坡、泥石流、猛兽袭击等。而且一旦被困于其中,食物、水源这些日常生存所需的给养,都有可能成为我们致命的危险。”巴乌对在山中生存多少有些了解,他向大家分析了他所知道的在山中行进的各种风险。

  “不错,在不熟悉地形的深山中行军,确有诸多不可预知的风险,这些风险都有可能成为阻碍我们出山的障碍。”休能对巴乌的观点表示赞同。

  “大家开动脑筋再想一想,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能出去。”骆石印启发大家。

  “老丈,我们能不能乘伐顺着河流东下,再寻机上岸找寻出路呢?”大家沉默了一会儿,李如珠问村内头人。

  “这个……以前村里从来没有人做过此事,还真不好说。”头人不置可否。

  “老丈,可否帮我们制作几只竹筏?我进村时看到村西的山上有一片竹林。”骆石印觉着李如珠的建议可以一试,便问村里头人。

  “这没问题。”

  “那我们准备何时动身?”休能问骆石印。

  “最好是在晚间,这样可避免被倭国人发现。”。

  “老丈,这一只竹筏之上最多可站多少人?”休能问头人。

  “大约可站十人。”

  “一下午的时间,能否帮我们制作六只竹筏?”骆石印问头人。

  “应该可以。你们如果今晚急着动身的话,我这就去召集村里的青壮年制作竹筏。”

  “事不迟疑,有劳老丈费心了!”骆石印向头人拱手致谢。

  “好,我这就去召集人。”头人说完,起身离开。

  头人走后,大家又对乘伐顺流东下的注意事项及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沟通。

  经过近三个时辰的忙碌,戌末亥初,六条长长的竹筏完整整地安放在村西那片竹林东侧的空地上。

  为了增大竹筏的平稳性,头人命伐竹人挑选竹林中最粗的竹子,作为制作竹筏的材料。

  这片竹林的品种是素有“竹王”之称的巨龙竹,竹子棵棵高大笔直,雄壮魁伟。每棵竹子均高可达30多米,最粗的径粗30多公分。

  竹筏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先竖向把六根被锯成十米左右的巨竹并排放在一起,再把五根被锯成长度略长于六根并排竹子的宽度的竹子,横向等距离放于并排放好的六根长竹之上,然后,用在油中浸泡好的粗麻绳,把每一处交叉的地方捆牢拉实,系成死结。

  骆石印、休能从金光寺武僧中挑选出十二名水性较好的武僧负责撑筏。每只竹筏上配备前后两名撑筏工,他们和站在中间的其他人一样,每人手中配备一根长竹。

  头人早已命人准备好晚饭,骆石印、休能等人吃过晚饭,和村里的头人及赶来送行的村民一一道别。

  乘着夜色,众人各自抬着自己乘坐的竹筏,在村里安排的向导的引导下,沿着铁索桥东侧的山体悄悄地向下游走去。

  大约走了半里路程,前面现出一处坡度较缓的斜坡,大家顺坡而下,来到龙川江边。

  “大家记住,竹筏之间一定要拉开一定距离,千万不要离得太近。”那位负责撑头筏的熟悉漂流常识的金光寺武僧小声叮嘱大家。

  就这样,在和村里派来的向导道别后,一行近五十人分乘六只竹筏,于夜色之中向着龙川江下游漂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