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不做特斯拉第2/3段
可能有读者想起来了。
没错,上次给《东京之眼》做配乐的时候,林海就注意到Auto-Tune这款软件已经问世,当时就琢磨把“雪儿效果”的“专利”抢先截胡。
林海之所以迟迟没有付诸行动,除了事情繁杂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没有合适的发行渠道。
可能有人会说,林海完全可以将音乐做好之后发到网上。
的确,1998年的互联网,已经满足了传播音乐作品的条件,但是林海想要的可不只是被人听到,他想要的是更为广泛的影响力。
林海不想做音乐圈的特斯拉。
……
“你真是个天才!”宇多田光听完林海的想法,兴奋不已。
宇多田光的反应让林海很满意,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省事,起码不用费劲去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其实“雪儿音效”并不复杂,只不过是将女声通过软件调整为男声而已。这种做法放到若干年后,稍微专业点的UP主或主播都能轻松做到,网骗们更是将变音玩的炉火纯青,不知坑害了多少无知少年。
然而放在1998年,这种做法却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它提供给音乐人一个全新的思路——
人声是可以玩出更多花样的。
如果你还不理解它的意义,换个说法你就懂了。
以Auto-tune为代表的修声软件,给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就像修图技术对摄影的影响那么大。
这种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它拓宽了音乐制作人的编曲思路。
举个例子,韩国男团BigBang的代表作品《Fantastic-Baby》。这首歌在网上可以找到消除伴奏的版本,感兴趣的可以听听,可能在听过之后,你会觉得很搞笑,会觉得这些人根本不是在正经唱歌。
如果你这么想,证明你是个外行。
对内行来说,这首歌的编曲者在人声效果的应用中表现出的奇思妙想堪称惊艳。
当然,并不是说Auto-tune出现前的音乐人就没有做过类似尝试。不管是电子音、混响、过载、变调还是和声,都有人尝试过,只不过受技术所限,效果不及后来那么丰富罢了。
当然,凡事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
Auto-tune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是大大降低了歌手这个职业的准入门槛,以至于到了后来,某些国家的年轻歌手,唱功不过关已经成了普遍现象——反正可以修音,那我与其磨练唱功,不如去秀脸、卖萌、讲段子……
……
某些国家并非特指国内。
事实上,国内并非没有具备前瞻性的歌手。
举个例子——刘焕。
刘焕在2003年发行的专辑中有一首翻唱的童谣——《喂鸡》,这首歌融合了“人声特效”、“RAP”、“流行摇滚”等多种元素,在那个充斥着“轻歌慢摇”、“声嘶力竭”、“你情我怨”的年代,足以称得上创新之举。
可惜,这种创新被市场无情的否决了。
更令人悲哀的是,这首歌在未来意外爆红后,却被视作刘焕的“黑历史”,被当成了茶余饭后的笑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