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归程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什么!”崇祯吃了一惊,自龙椅上站了起来,脸色甚是难看。

  众大臣也是噤若寒蝉。这边平阳府陵川城的匪寇还正令人头疼呢,那边河曲又被匪寇攻占了,这是什么节奏?

  崇祯和朝臣们商量了半天,也没有拿出一个解决方法来。

  如今正是年关将至,谁也不愿领兵出征,再说,如今到处民乱频仍,各地兵力都是捉襟见肘,又快过年了,一时间也难以调集更多的兵力和粮饷前去征剿。

  崇祯急得上火冒泡,大骂群臣无用,却又无可奈何。

  前些日子,因为辽饷的事情已经闹得焦头烂额了,辽东连年战事不断,用于辽事的饷银已经超过了五百五十万两,仍然不够开度,之前不时有辽兵因为欠饷而闹出兵变。

  辽东乃是江山安稳与否的关键所在,得时刻防范鞑子入侵,辽事不平则江山不固,不得已又加派了一百五十三万两辽饷,将达到六百八十万两。

  这么多的饷银从何而来?崇祯面对的是他哥哥留下来的一个烂摊子,国库空虚,朝政不清,哪里有什么多余的银子来发饷银?这辽饷便是从老百姓身上征收的副税,亦称新饷。

  明初正统时,诸边的年例只有二十二万两。到万历时,年例便增至三百八十万两。

  辽东战起,自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开始,到天启元年,前后不到四年时间,辽饷用银即达一千七百二十万两,平均每年支辽饷四百多万两。

  前三次辽饷加派共九厘,合计加征银两四百八十多万两,其中扣除北直隶和地方其他用途,尚余三百万两不到,而山海关一地,即年需支银四百万两。因而辽饷一项,已经弄得全国民不聊生。

  事实上,那么多饷银,不可能足额发放到前线,发放到士兵手中,用到作战的需要上。各级官僚和将领,都在军饷的收支上贪污和克扣,否则何至于耗银如此之重。

  “辽饷”、“剿饷”(用于镇压农民起义)和“练饷”(用于操练地方武装),合称三饷。三饷加派的总额超过明朝正赋的一倍以上。农民常常是倾家荡产,也交不完这些“皇粮国税”。

  在这种情况下,使更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或沦为佃户、奴仆,或成为流民、饥民,加上各级官府的盘剥,以及天灾人祸,终于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走投无路,开始走上反抗官府压迫的起义之路。

  这天,墨离正和众将巡视城防,朝廷大军虽然已经溃退,但高起潜和林建岳仍有近万人马驻扎在林县,林县与陵川城相距并不远,大意不得。

  曹文诏与墨离等人站在北城门城楼上,极目远眺,感慨颇多。陵川城如今人口约有十六七万,原居民不过三万,其余都是从陕西、山西各地投奔来的灾民。

  如今的陵川城,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狂潮。灾民们陵川新县衙的组织下开展各项生产劳动,同时踊跃参加复兴军,短短几天的时间,又有两千多人加入了复兴军。

  曹文诏自辽东入关前往陕西剿匪,一路上经过许多州县,见过许多民生凋敝的景况。相比之下,陵川城的生机勃勃是显得那么的突出,令人印象深刻。

  墨离望着远处官府压迫的起义之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