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一叶知秋 第二十二章,花非花第2/4段
锦少游与众人寒暄一圈,却不见彭莹玉身影。心中不由有些失落。待他说明来意之后,徐寿辉甚是欢喜,当即设宴招待。宴上天完军的各大将领首脑纷纷前来,将三人奉为上宾。锦少游却始终不见彭莹玉身影。待到酒足饭饱之后,锦少游提出想要去见一下被抓住的那名朝廷的亲王,徐寿辉便派赵普胜带领三人前去。
在去往大牢的路上,锦少游见四下无人,便问道赵普胜:“赵将军,怎么未见彭祖身影?他可是不在这里么?”
赵普胜答道:“彭祖眼下正在此处,只不过他年事已高,前些日子有身患顽疾,目前正在莲花殿中休养生息,故此锦军师没见到他。”
“原来是彭祖身患顽疾!”锦少游叹了一声,问道:“彭祖他可方便?在下想前去拜见一下。”
“方便,方便!”赵普胜点点头,道:“正好军中事务繁忙,我也好多天没有去见师父了,三位且随我来吧。”
赵普胜带着三人转过一条弯路,走上一条石块铺成的小路,又走了大约百步,来到了一间破旧的大殿之外。赵普胜走到门口,轻轻叩门,问道:“师父,你可曾睡下了么?”
叩门数声,却不见屋内答话。赵普胜道:“师父恐怕是睡下了吧。我们先去大牢吧。”话音未落,却听得屋内传来一个声音,如黄钟大吕,响彻在四人耳畔:“可是普胜来了么?”
三人皆是齐齐一震。杨文渊更是震惊不已,这彭
莹玉声音豪迈气派,似龙吟虎啸之声,若无高深雄厚的内力,自然无法做到这一点。看来这彭祖不仅是威名远播的义军首领,更是一代武林高手。
赵普胜叫道:“师父你原来没睡下啊,我是普胜啊,山东江湖人义军的锦少游锦军师,杨文渊杨少侠以及诸贵诸堂主前来拜见你了!”
屋内彭莹玉的声音再度传来,却是露着一丝喜色:“快请他们进来罢!”说着,房门竟然自动打开,赵普胜迎着三人进去,却见屋内香雾缭绕,似人间仙境一般。屋子不大,墙壁上悬挂着一张弥勒佛的画像。面前的香炉里落满了香灰,一个身材高大的和尚席地而坐,手中握一把念珠,听得四人脚步声传来,那大和尚起身,双手合十相迎,面露微笑:“不知三位豪杰前来,有失远迎,还请见谅!”
这彭莹玉虽然是出家之人,但是这些年来一直起义反元,经历过无数战争,话语中也带着几丝江湖气息,让三人顿感亲近,不像与徐寿辉等人说话时那样压抑。
彭莹玉生的是慈眉善目,双眸明亮如星,步履稳健,丝毫不像是生病之人。
彭莹玉起兵反元之时,秦书远还在江湖上闯荡,韩山童、刘福通、郭子兴还在田里做农活,张士诚与方国珍还在沿海一带贩卖私盐,徐寿辉还在贩布,锦少游还在秉烛夜读,想要考取功名,赵延发、叶林枫、萧青衫、杨文渊他们还不过是孩童一个。
面对这样一个老前辈,三人皆是尊敬不已。锦少游曾听秦书远说过,他此生最佩服的就是彭莹玉。锦少游经常听着彭莹玉的英勇事迹,耳濡目染,对他也是十分崇敬。两人交谈甚欢,竟忘了时辰。
待从彭莹玉屋中出来后,已经是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染红了整个清泉寺。赵普胜又引着三人前去天牢,见一下那个被他们抓了的朝廷的亲王。
刚进入天牢,便有一股阴冷之气袭来,侵入骨髓,三人衣着单薄,不由打了个寒战。赵普胜微微一笑:“锦军师几位应是从来没进过天牢,所以受不了这牢中的阴寒之气。”
锦少游摇摇头,道:“赵将军此言差矣,锦某也曾受过牢狱之灾,深知这天牢之苦。今日前来,想起了往日情形,这才有此表现。”
锦少游说的那个牢狱之灾,杨文渊自然也是知道,那便是之前江湖人与路溪桥交接银两之时,被济南府守将严达开擒获一事。此事过去将近一年之久,但是杨文渊想起来,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
三人随着赵普胜一直往里走,越往深处,阴寒之气越重。四人一直走到大牢尽头,赵普胜朝着大牢深处一指:“瞧,那就是朝廷的那位亲王!”
三人望去,只见黑暗阴冷的大牢之中,一个白衣少年坐在地上,身子依靠着潮湿的墙壁,长发凌乱,一袭白衣尽是血痕,脸上也是伤痕累累,应是在此遭遇了严刑拷打。他垂着头,双眼无神,牢边放着的饭菜也不见他吃上一口。
听到四人说话,他猛地抬起头来,忘了一眼,眸中爆出精光,又突然失了色彩,垂下头去。
赵普胜走上前去,叫道:“亲王大人,还不吃饭么?难道是想饿死自己,做一个朝廷的英雄么?”
那亲王冷哼一声,叫道:“我既然落到你们手里,就没想过要活着走出去,你们既然想杀我,又何必给我送饭菜来!”
众人一听,未曾想这位年纪轻轻的朝廷亲王,竟然也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各自想着这蒙古贵族个个都是贪生怕死的小人,竟也有这样的人物,若非是生错了人家,恐怕也会是一方豪杰。
徐寿辉之所以留着他不杀,一方面是为了放出消息,引得朝廷兵马纷至沓来,好为刘福通北伐争取一线生机。虽他素与刘福通的白莲教不合,但是他也懂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让刘福通与元军互相消耗,便能趁虚而入,称霸天下;第二个方面是因为徐寿辉根本不相信这亲王离开大都自身来江南这是非之地,只是为了给公主采花而来。他认为这亲王是朝廷故意派来的卧底,来这里是有阴谋,所以对,还请见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