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看透山山水水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老祖宗说三山五岳有格局,一花一水皆灵性,严语当时毕竟只是孩子,虽然能够照着吩咐死记硬背,但对于这些理论终究没有太多理解。

  待得长大一些,离开了龙浮山,接受了现代教育,对这些东西更是不屑,甚至一度认为是封建迷信的余毒,心中很是抵制。

  此时到了用时,严语才有些后悔,这些年杂七杂八的书看得太多太多,甚至连国外的医学期刊都想法子找来看,为何就独独丢掉了老祖宗传授的东西?

  尤其遭遇了这一连串事件之后,正是靠着老祖宗教的这些东西,才使得他多次化险为夷,哪怕自己记得的仅仅只是一些皮毛,仍旧能够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不过懊恼归懊恼,眼下也不是汗颜的时刻,严语静下心来之后,又开始搜刮那些早年不愿去碰触的知识。

  禅宗曾经有个说法,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禅宗说的是大概是境界,凡夫俗子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所见即所得,到了第二境界,受了教育,见识了世界,自认为有些本事了,心思也多了,看什么都会参杂自己的想法,所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而到了第三境界,历经沧桑,面对风雨,看透了红尘俗世,又返璞归真,山也就仍旧是山,水还是水了。

  老祖宗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语,但解释却有些不同。

  照着老祖宗的意思,普通人当然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而一些自诩高明的风水师或者堪舆大师,自以为有些道行,就运用各种典籍来分析解释山岳水脉的格局,所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可须知各家典籍从古流传下来,多有谬误,而且本来就奥妙玄虚,艰涩难懂,模棱两可,如此一来,很多人自信满满,都认为自己是正宗,但同样的山水格局,却又出现不一样的解释,又如何分辨谁对谁错?

  严语难免想起了老祖宗常对他说的一句话。

  “小子,我知道你不想学,我也不想教你,但我既然接了这个担子,就一定倾囊相授,而且只挑最上乘的教你,等你长大了,懂事了,有资格听闻你师祖爷爷的故事了,就该感谢我了。”

  是的,老祖宗教的东西,都是精挑细选,而且确实是上乘的。

  他就像一个武道宗师,教的不是“术”,而是“道”。

  “术”嘛,通俗来说就是技术、技巧,而“道”是直指本质的东西,虽然是理论,但却能提高境界。

  打个比方,“术”是鱼,“道”就是钓鱼的技术,“术”是钓鱼技术,“道”就是为什么要钓鱼。

  “术”是具体的知识,“道”则是学习方法,“术”是语数英理化,那么“道”就是哲学。

  想起这些,严语的思路也开阔起来,想得有些远了,又压下心思,将自己的神思扯了回来。

  如果他的师父是赵同龢等人,那么此时的他或许只会念咒画符开坛做法,此时看着这村子和周围的丘陵,那就是半桶水的“看山不是山”,但他的师父是老祖宗,格局和境界就高太多了,此刻已经超脱了第二境界,到了看山仍旧是山的地步。

  跑开堪舆之术的风水分析,严语睁开眼睛来,世界在他眼中变得越来越简单,仿佛去掉了绿色的植被,去掉了突兀的山石,就好像剥掉了血肉,只看到骨架。

  山如骨架,水就是流淌的血脉,能够直观的看到,村子正守着两条地龙一般的丘陵保护。

  从科学角度来讲,这个村落的选址是经过精心计算的,能保证村子不受风沙侵蚀,因为山脉阻挡风沙,又因为丘陵而不是石山,所以能保留地下水,所以才会出现绿植,村前的苹果林才得以存活,村里人才不至于像其他地方那么缺水。

  敦煌山那些人想用林子来迷惑入门之人,但严语此时连林子都刨除掉了,他看到的是整个村子以及周围的地形构架!

  如果张顾霖在这里,或许会被严语的想法给吓一跳,因为他的师父是赵同龢等人,那么此时的他或许只会念咒画符开坛做法,此时看着这村子和周围的丘陵,那就是半桶水的“看山不是山”,但他的师父是老祖宗,格局和境界就高太多了,此刻已经超脱了第二境界,到了看山仍旧是山的地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