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异常第2/2段
门照旧被一脚踹开,这屋子没前一个运气号,屋顶已经塌方了。头顶一个大窟窿透进来白色的光线,这房子依旧没有顶隔,我才觉得纳闷,却又看见了与第一个同样规格的房间。
屋内的格局简直一模一样,几乎没有任何的区别,要说不同,那就只有地上不规则的石头地板不同罢了。我们经历的不少,而且时间并不遥远,所以这种异样的感觉立刻就被我们察觉到了,这里恐怕有点儿问题。
胖子转了一圈,发财的想法没了不少,他一招手,指着一边房间隔断的顶端便对着老代说:“代老板,劳驾了,上去看看。”
老代没抱怨,一脚踩着门框就爬上了木质隔断的顶端,这种木质隔断做的非常粗糙。此处指的并不是做工,而是高度。
农村的老房子户型不多,早年时间里大多都是一个大通间,进门就是神位,这里放在封建社会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拜祭的谁,那各家就不一样了。
战乱时是那样,但只要老百姓一吃饱,便就逐渐就会对生活质量有了要求。旧社会没有分家的说法,最多就是撇下老人不管。但礼义廉耻孝最大的年代,这种事情没人敢干,所以赡养老人必不可少。但老人和年轻一代确实没法共在一个屋檐下,特别是儿子娶妻生子之后,诸多的不方便。
到了此一步,又不能在盖一间房子,所以只能在一间房中做隔断,中堂自然不能少,那是神仙先人的地方,也有说法是正对着门的房间不能住人,反正不管何种原因,中堂加左右侧屋这种结构便开始在民间大量流传,致使随便在某个村里进一户人家,便可知道全村房屋的户型。
左为尊右为辅,这种观念不管是墓地还是民宅都是如此,不管左边房间破旧,家里的长辈便必须得住在左边。就算房间破漏也不能搬往别处。
房中分为三间屋子,屋子由隔断隔离,隔断并不需要一直连接屋顶,但是左右侧屋必定会做吊顶处理,这是居住舒适的问题,也有例外,但那样住着绝不会太舒服。
老代几个飞身挪了几步,他知道胖子想要让他看的东西,等老代下来,这才听他说:“瓦片规格很整齐,上面也很干净,连后期施工的痕迹都看不出来。”
胖子蹭了蹭下巴,一扭头又径直走向了后墙的位置:“你们说这种屋顶要是主人的习惯问题,那家里总该是有点家具,就算搬走了也得有点常年摆放留下的痕迹吧?”
胖子说着话,我们几个人已经开始在墙角墙根的位置找起了放置物品所造成的轮廓。按理来说好几千年,就算是内饰物件不停的换位置,那墙根底下和墙头上也是两种颜色,但是异常的是这里偌大的三个房间,却没有任何有人生活的痕迹。
那些东西并不是多久没人居住就会自己消失的,要么这几个房屋的主人都不忌讳躺在地上,要么便只有另外一种结果。
只有一种情况下,这间房才会是现在的状态,那就是自打房屋建造好之后,这里就再没有人进来过,本身房子的建造就是为了空着所用的。
我才提出这个结论,老代与胖子,就连同我们来的几个人都返回去看了木门的合页处,其他地方没法完全得出结论,但是木门的合页是不会骗人的。
门这种东西,只要是安装上,那至少每天也会有两次以上的使用频率。木门下方会有专门用石头雕凿的门墩,上面则与门框开有的孔洞响结合,所以常年使用磨损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民富国强,农村家家都是别墅,门自然也是防盗门,但是要知道在十年前,农村还都是土坯房,我还记得那种老房子的红漆木门的合页构建会用铁皮包裹,以用来延长门板使用的寿命。
这里的门并不是我们推开的,胖子比较暴力,一脚之下,门板的上下构件便直接断了开来,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研究,将其捡起,我们就立刻看见那根粗短的门轴竟然还是有棱有角的。
这种棱角不是磨损出来的,但也绝对不是工匠手法拙劣,因为从门板上的雕花我们便可以看到,做工非常的精细,虽不知道其中的功底,至少以工匠心里的骄傲感便不会让他放下任何一个细节。
“四棱角的车轱辘没见过,现在好了,四棱角的门轴算是看见了。”胖子拿过已经断了的门轴,在手中掂量了几下。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