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大乱将至第2/3段
伯岐说:“王有德行,政治清明,所以两苗共秀,嘉禾生。”
文王问:“一苗是孤,一苗是伯岐?”
伯岐说:“三百年后有六苗共穗,嘉禾不生。”
文王问:“三百年后的事情,伯岐如何知晓?”
伯岐说:“四百年后有一苗两穗,一禾一稗。”
文王问:“四百年后的事情,伯岐如何知晓?”
伯岐说:“五百年后,有一苗两穗,一禾以稗。”
文王问:“五百年后的事情,伯岐如何知晓?“
越明年,洛邑有嘉禾生,果然一苗两穗,于是开启了礼乐时代。
大黎自文王立国至今五百又三载,从当初分封的六国到最鼎盛时期的四百三十六国期间的三百年为礼乐时代,嫡长子继承天子之位,庶子则分封到九州成为一方诸侯,天子与诸侯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天子作为天下共主,诸侯则需要服从、朝贡、作战。
诸侯作为黎臣是小宗,在国内又作为君主是大宗,爵位由嫡长子世袭,庶子则分封为卿大夫,享有大宗分封的土地、人口。
卿大夫在封地作为大宗再分封子孙为士大夫,士大夫为小宗。
于黎民而言,士大夫又是大宗,享有一定的土地、人口。
大黎历三百年,礼乐时代达到顶峰,有记载的有四百三十六国。
礼乐时代天下人分三等九阶,尊卑有序,等级分明,越界便是死罪。
大黎历三百零一年,大河畔有禾生,六苗共穗。
礼乐时代瞬间解体,霸主时代到来。起因不详,大概是诸侯、卿大夫、士大夫太多,熙熙攘攘九州棋楸装不下,一个士大夫仗着自己的身份显赫辱骂了一个素不相识的以为是国民甚至是鄙人贱人的卿大夫,于是卿大夫便兴师问罪,于是牵扯出背后的诸侯。反正多如牛毛的诸侯终于开始了称霸之战,实力不济的小国灭亡,短短一百年间从四百三十六国削减为两百余国。
百年间天子依旧是天下共主,只是逐渐式微,诸侯占据一方称霸一地,先后涌现了六位无耻且伟大的诸侯,他们不满足称霸一方,甚至强行代天子行政,只是缺一个合理的名分,至于那名分,他们依旧不敢觊觎。
六位无耻且伟大的霸主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萧穆侯、齐献公、燕文侯、乔召伯、吴季公、邓邵侯;一说是萧穆侯、齐献公、鲁庄公、乔召伯、吴季公、楚灵王。
大黎历四百年左右,具体是左还是右并无详细记载,甚至是哪位天子都不可察,最后一任霸主不满足行天子之事,却无天子之名,于是觊觎九鼎。这里又有两个说法,一是邓邵伯问九鼎,最后黎天子召集诸侯与邓交战,胜出的自然是黎天子一方,战败的邓则永远消失在九州这张棋楸上;二是南荆内乱,楚国国君从南荆后裔、蛮夷之君到代天子执政,成为天下霸主,于是邀请黎天子泛舟大江,凿穿黎天子舟船,被诸侯群起而攻之,这位野心勃勃的最后一位霸主以一己之力对抗天下九州,自封为王。
这位谥号楚灵王的君王结局不可考证,不过楚国七代明君便是从楚灵王开始,诸侯称王楚灵王也是第一人。
无论是哪个版本,反正无耻且伟大的霸主有六位,六位都显赫一时但又毁誉参半。
诸侯蠢蠢欲动,反思六位霸主之内显赫一时最后草草收场是因为土地不够广,人口不够多,于是开始征战邻国,索求更广阔的土地种植更多的五谷;更多的五谷又足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于是诸侯又开始掠夺人口;更多的人口又可以种植更多的五谷,于是诸侯又开始索求更广阔的土地……
霸主时代轰然结束,动荡时代到来,楚灵王第一个称王,扩地到江汉流域,手里竟然有了十城之地。黎室越发式微,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诸侯割据一方不听天子言,不行臣下事。于是在楚灵王无声的号召下取了头上的公侯伯子男,换上一个王字风靡九州。
如果说霸主时代的主题是称霸,那么动荡时代的主题便是征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