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告一段落第1/2段
在沟通的过程中,两人虽然意见相左,却都在讨论的过程中都更加欣赏对方,穆仪的疑虑也随之慢慢消失。
大半日针锋相对的沟通后,两人最终决定了大体的作战方案。他们决定将新来的五万人分成两队,一队两万人,负责帮助修建防御工事与驰援周边,由穆仪的手下副将李峦带领;
另一队跟随穆仪前往大同左卫负责支援当地,并且得到了年福的委任信,总领大同左卫的防御事务。
两支部队分别先在当地和周边地方修建防御工事和城墙,并加强夜巡的执行力度;并通过跟踪,寻访等多种方式对鞑靼可能驻扎或临时驻扎的地点加以排查,从而做好后期的反攻准备。
这样的计划,正是因为两人达成了一个共识,鞑靼行踪难测,不掌握准确的情报,是断不能贸然出击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霍去病一样追杀到漠北,封狼居胥。
鞑靼虽然遭受天灾,但军队的战斗力仍不容小觑,眼下的主要任务还是防守并且搜集情报,为未来的防守反击做准备。
年福因为朝廷派来了一个好助手感到高兴,而穆仪则更因为首次掌握一个地方的军事指挥权而兴奋,而且还有一个这样厉害的同僚,这让穆仪更加充满了信心。
此战,必胜!
穆仪到大同左卫已经一月有余,期间鞑靼也有袭扰,但在穆仪的带领下都被轻松化解,对于边防重镇大同,要做好防御就必须做好协同,当初只有年福一人指挥,自然是分身乏术。
但在有了穆仪的协助后,两人同心协力,大同的各个地方在两人的通力合作下也是更加团结,之前那种各自为战的状态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做出防守态势的同时,穆仪还密令李峦在军中找出一些长相与鞑靼人相似的士兵,给这些士兵大量的银两,派出这些士兵前去鞑靼的军队,假意贸易,实际上却套取情报和收买人心。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最终鞑靼的基地被定位在了两个位置--野马川和迤都。
野马川临近水源,适合运输,可以作为后勤的大本营;迤都靠近大同和京师,无论在哪个方向出现意外,迤都都是一个绝佳的支援和撤退地点。
穆仪开始把目光集中在这两个地方,他还需要更多的情报,才敢出动。
不知不觉间,一个月又过去了。
在边关,穆仪也收到了几封来自母亲沈眉的家书,信上都是母亲对儿子深深地思念,虽然他明明也没离开多久。母亲的书信怎么这么频繁?
会不会有什么内情?穆仪一边写着回信报平安,一边思索着这些问题。可是短时间内也没有什么头绪,穆仪也就不再思索。
前方的探子再次传来了情报,说鞑靼有大批军队正在向快速向迤都进发。持续不断地骚扰之后,他们终于要有大动作了。这次搞出这么大阵仗,应该不是冲着太原,而是奔京师而去。
如果敌人攻打京师,必然会在朝中造成动荡。幸运的是,鞑靼向明军派出的假扮商人的士兵提出了军粮的购买需求。
这证明鞑靼此行虽然声势浩大,但必不可能持久,这也就是快速行军的原因。在得到了这些消息后,穆仪将自己得到的情报写信传给了年福。
年福对此并不十分相信。他自己也派出了不少探子,为什么没有拿到这么重要的情报?如果敌人声势如此浩大,怎么可能一点动静没有?
年福心中虽然疑惑,但还是基本相信了穆仪的推测。他按穆仪的要求派魏昂立即带领所率两万精兵驻守迤都,同时名手下刘大力带领一万士兵迅速置办守城器械送往迤都并协助防守。
不到两日,魏昂到达迤都,并与当地驻军一起匆匆布置防守,还未完成,鞑靼大军便已经杀来。前两日鞑靼只是试探性的进攻,并没有做出什么大动作。
第二日晚上,魏昂和当地太守赵翼汇集手下继续商讨明日的应对之策。
“经过两日,我们大概也摸清了鞑靼人进攻的路数。
他们至今为止还没组织过有效的大型进攻,但不代表接下来不会。我们要继续加强北门及东门的防守,并且加强夜间巡逻,以防敌军偷袭。”赵翼还是如往常一样部署。
“虽然敌人主要从东门、北门进军,但我认为西南部也一定要加强防守啊。”
魏昂补充道,“敌人来势汹汹,却接连两日不大举进攻,其中必定会有诈。再加上他们本来就是急袭而来,却突然在城前安营扎寨,目有拿到这么重要的情报?如果敌人声势如此浩大,怎么可能一点动静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