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回 势尽途穷总无奈 缘灭缘起返得生第1/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千里不周山,寂静一片,虫不鸣、鸟不叫,山脉中每个生灵都感受到毁灭的气息,能跑的都已疯狂奔逃而去,剩下的也都深深蛰伏起来,不敢露半点声息。

  不周山主峰此时已然化为一座晶莹冰山,四周浓雾滚滚,不聚不散,似在与三位大神不屈的对峙。

  天地人三书将不周山脉完全罩定之后,东皇太一看着那冰山,冷笑一声,翻手抛出铜钟,那铜钟晃眼间就变成百里高下,仿佛将不周山补全一般,钟口也有百余里直径,向下一扣,便将不周山主峰罩在其中。东皇太一屈指一弹,钟内一声天崩地裂般的巨响,滚滚浓尘如浪涛般自钟口泻出,翻滚覆盖了五百里方圆,原来,适才一震之下,整个不周山主峰已被这铜钟震成齑粉。

  伏羲、西灵不眨眼的盯着东皇太一的脸色,因为在东皇钟的笼罩下,他们也感知不到里面的情况,这两人神识与天地人三书交汇在一起,监控着千里不周山脉的风吹草动,东皇钟一震之后,他们便将注意力集中在从钟底流出的滚滚黄沙之中,但却没有发现共工的蛛丝马迹,便知那共工仍在钟内罩着,并未随沙尘出逃,只希望从东皇的脸色中看出些端倪来。

  东皇太一脸色凝重,双手抱前,全力控制着东皇钟,好像有什么东西不受控制,将要飞出似的。伏羲和西灵暗自心惊,要知他们控制如伏羲琴、东皇钟等法器只需一念而已,并不需要作什么姿势,而现在东皇太一竟然需要作姿凝力,说明太一殿下已然是全力发动,身体便不由自主的呈现出最得力的姿态。

  从钟底泻出的沙尘忽而停止飞扬流动,在一习白雾过后,都化作一点点仿若水晶的细小颗粒,凝结不动,五百里流沙眨眼间变成一片冰山丘陵,寒气翻涌间,五百里外的山林中,精灵鸟兽疯狂逃窜,趟起层层烟尘。

  东皇太一此时双眼闭合,铜钟自一震之后便也一直凝立不动。半晌过后,在巨大铜钟上部,不起眼的方寸之间,一颗细小晶莹的蓝珠悠然从钟内浮了出来,就好像那铜钟只是个幻影,东皇太一巨大的法力对它来说好像是隔着一层世界,丝毫不起作用。有了第一颗,第二颗、第三颗乃至无数颗蓝珠便紧接着从铜钟的各个方位钻了出来,整个铜钟仿佛在向外散发着阵阵蓝色水雾,蓝气朦朦、珠光闪闪之间,青铜钟倒是显得美丽异常。

  东皇太一眉头紧皱,双眼猛然睁开,接着,他的身形变得隐约透明,有如薄雾般迅速扩散,瞬间便充斥了天地。伏羲、西灵大惊失色,他们知道,此时的东皇太一的本体已经完全撤出这个层面,同时还在全力运转能量,这充斥天地的雾状身影,便是他体内能量辐射出来在三维世界映成的虚影。

  伏羲、西灵二神已不能坐等,伏羲取出伏羲琴,而西灵则拿出一个古铜色的方壶,这方壶乃是西灵惯用的法器,当年女娲未死之时,由女娲负责编制地书,而西灵则辅佐伏羲编制人书,这方壶便是当时编人书时用以辅助之物,其结构与人书相似,善能收摄万物,并可在壶中加以离析分解,煞是厉害,名唤“炼妖壶”。伏羲和西灵各持法器,严阵以待,他们在这天地人三书笼罩的空间中,可以里外透彻的观察结构层次低于三书的任何事物,当点点蓝色珠光泛出之时,这二人心中便忙乱起来,因为那些珠光都是团团维度极高的空间结构。

  在高维层面中,东皇钟却不是钟的形象,而是一团青光隐隐的不规则几何体,不断的翻转、离散、组合,其变化复杂奥妙之处无法言说,东皇太一的本体裹在钟外,纽缠穿插之间不断推动东皇钟的翻转变化,好像在尽力封堵东皇钟里的什么物体。然而,那东皇钟翻转之间,仍有道道蓝色光丝从中溢出,那是高于东皇钟和东皇太一认知的高维空间结构,在三维世界的视角中,就好像点点湛蓝珠光从铜钟表面浮出一样。

  伏羲奏起古琴,这古琴也只是伏羲琴的三维形象,在高维层面上,伏羲琴也如东皇钟般是一团不规则的几何体,其作用更像是一种妙用非常的机械,可以利用多达十种维向的力轨精妙的控制能量,从而使较低维度的空间发生卷曲、凹陷、甚至折叠、闭合等种种变化,乃是操控空间的上等法器。道道透明的空间波纹以伏羲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荡出,当波纹扫过那些蓝色珠光的时候,剧烈的爆炸发生了。

  这种爆炸并不像凡火那样爆发出大量的光和热,但却发出令人魂碎的尖利巨响,只见那些被琴波扫过的蓝色珠光随着刺眼的白芒一闪,便消失不见,让人难以察觉的是,就在它们消失的地方,大团的新空间猛然鼓出,这新的空间展开的太猛太急,将原有的空间推挤的波折起来,几万粒高维空间结构在短时间内相继展开,数以亿记立方里的三维空间便在这小小千里方圆的不周山上空瞬间团团维度极高的空间结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