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六章(3)第1/2段
陆压一面释放过多的物质和能量,缓解塌缩的压力,一面飞速计算着。
和贝斯科一个多月的相处,陆压早已经把空间算法的基本框架学到了手,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领悟,初步建立起空间从单一维向到十三维向演化发展的数学模型,其中一至五层的模型交给了珀尔人,但更高级的运算还没来得及教授。
不是陆压不想教,而是珀尔人即使得到更复杂的数学模型也没有什么好处,他们自身的进化还不足以理解五维结构以上的存在,即使把一至十三维模型全给他们,珀尔人也只能被动的使用,无法理解其原理,倒不如让他们一点点摸索,理解更加深刻扎实。
可惜,陆压没想到灾难这么快就到来。
沉重的压力下,陆压飞速演算着十三维向结构的数学模型。这一模型的原理,是假定陆压的“空间点均匀”假说为真实,那么,某一区域内的空间点,在十三种维向上,形成内恰式的循环走位,可以达到多高速度的循环?用怎样的外部刺激,和怎样的循环轨迹,可以达成这种循环?
也就是说,一个十三维向结构的物体,其内部能量的运转可以激烈到什么地步?其密度最多能达到多大?而不产生质的变化!
贝斯科的努力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他只是提供了一个探索的途径和方法。而陆压就是使用这种方法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陆压是从基础开始推演的。先假定一个最小的互动区域,只有两个空间点,无缝隙的靠在一起,这两点间互相换位,在一秒内,换位次数最高可达到A次,在宏观视野中,这一区域在一秒内,物质量有2A,其“宏观密度”就会达到A这一假相(实际密度还是1),这个量是基础参照数据。
接着假定大一级的互动区域,相互紧靠的三空间点之间的换位,怎样的换位顺序可以使这个三点区域的宏观密度达到A呢?大体上有两种换位顺序,一是同一时针循环走位,a、b、c三点同方向循环走到下一位置,a到b、b到c、c到a,同时完成;二是单点逆时针换位,即c不动,a、b换位,然后b不动,a、c换位,然后a不动,b、c换位,即c逆时针转动,而a、b顺时针转动。
显然,要达到最快的循环速度、最大宏观密度A,必须进行“同时针循环走位”,而第二种走位方式中,总有一点是静止的,速度最高仅可以达到三分之二A。
推而广之,四个空间点时如何?五个呢?更多呢?在一条线上怎样循环?一个面内怎样循环?一个立方体的形状下怎样循环?四维呢?五维呢?在那各种各样的结构中,空间点怎样循环走位,才能达到这个结构下的最大速度?
总而言之,陆压的目的,就是找到各种结构下,空间点循环最快的方式,这决定了他可以吸纳和控制多少物质和能量。贝斯科找出了在能量刺激下,空间变化的一些基础规则,而陆压就是利用这些已知的变化规则,去探索怎样最高效的利用空间!
当然,陆压现在修为有限,他的能力还远远不能对空间点进行真正的微观控制,只能在珀尔人所说的亿分之一夸克这个量级上进行控制,但即使这样,他能够容纳的物质和能量也大大增加,而这两者其实是一回事儿,现在陆压的意识中,物质、能量这两个概念已经淡化,代之以“空间控制力”这个概念,而所谓维向,就是空间点走位时可以通过的路径。
“空间控制力”越强,就代表着能够在越微观的层面上控制空间点,从而快速改变空间点走位的路径和速度,而空间点走位的路径、速度一改变,物质、能量的性状就会随之改变。
按陆压的推测,“空间控制力”达到最强的时候,可以直接对空间点进行强有力的控制,那么,就可以让静止的空间点立即高速循环走位,从虚空中激发能量,凭空创造出物质,也可以瞬间让高速走位的空间点归于平静,让物质、能量化为虚无,现露出宇宙的真实面孔,那永远是1的真实密度。
翻手之间,沉寂虚空中亿万星系凭空生成,覆手之下,宇宙万物化作虚空,这,才是“神”的威力!
整整一颗恒星的物; 当然,陆压现在修为有限,他的能力还远远不能对空间点进行真正的微观控制,只能在珀尔人所说的亿分之一夸克这个量级上进行控制,但即使这样,他能够容纳的物质和能量也大大增加,而这两者其实是一回事儿,现在陆压的意识中,物质、能量这两个概念已经淡化,代之以“空间控制力”这个概念,而所谓维向,就是空间点走位时可以通过的路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