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帮手一个接一个第1/3段
黄忠的老家在南阳,南阳郡多望族,但黄忠的本家黄氏一族,在南阳并不算是头部之列。
虽非南阳郡最高门,但黄忠的家族在荆州却也算位列中游,不过其家中没有传世之经,终归还不能位列主流,故而黄忠最终选取了以军功作为晋升的道路。
他身为荆楚人,故而参军入了大汉南境的象林营,因为战功逐步升迁,最终也成了一屯之长,但大汉南部的战事相比于北方并不多,不似幽州和凉州的良家子常年与羌胡鲜卑作战,立功多升迁也快,他一个荆州人若是没有合适的机会,也很难调往北境戍边。
如此经年累月的迁延下来,黄忠的军职一直没有升上去,一直在象林营当一个屯长,按照大汉军职而言,这個职位在象林营其实也不算低。
但黄忠的年纪愈大了,其抒发壮志的情怀却有增无减。
他如今已是三十有六,在象林营的资历算是很高的了,但却依旧有着一颗继续向上而走的心。
而调入越骑营对他来说,实在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如果不调入越骑营的话,再过不久,他怕是就得因为年齿的原因,被派回他的本家南阳。
南阳郡并非边郡,且无常驻的郡国之军,或许到了那个时候,黄忠只能在零陵、武陵、南郡这些地方为吏,前途怕是会愈加黯淡不明。
相比于这样的前程,来雒阳的越骑营对他而言,是另外一个崭新的开端。
“末吏黄忠,见过校尉!”
黄忠三十有六,正处于一个人人生中的正巅峰,他既没有二十岁左右的青涩莽撞,也没有五十岁的拘谨暮气,可谓是要勇有勇,要稳有稳。
刘俭仔细地打量起了黄忠,发现他和关羽一样,身材高大,相貌雄魁,且还留着一幅足矣覆胸的长髯,英姿勃勃,既显儒雅又有豪迈风度。
而且黄忠和关羽甚至习惯都是一样一样的,说话的时候,他总是会下意识的去捋一捋他那副美髯。
汉朝留大胡子的人都有这种癖好。
“汉升肯来越骑营,刘某心中甚慰。”
随后,刘俭就拉着黄忠坐下,跟他闲话家常,打听他家中的情况。
毕竟刘俭跟黄忠还不太熟,第一次见面,多少要对手下的人家中做一些了解。
根据闲谈,刘俭得知黄忠家在南阳郡属于中流豪族,据其言,其曾祖与江夏安陆的黄香乃属同宗不同枝,如今经历百年,两黄各自开枝散叶,江夏黄氏一族发展的就很是不错,蒸蒸日上,后来还出了黄琼为太尉,黄琬为五官中郎将,后黄琬虽遭党锢,但家族在士林之中,却一直声名日重。
反观他们这一枝在南阳的远房,虽有宅田不愁吃穿,可惜在仕途上却逐渐没落,到了黄忠这一代,族中靠的多为军功入仕或是太守征辟了。
刘俭一边听,一边安慰他道:“这世上的人和事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汉升虽不能走察举途径,但凭借一身本领,未必不能为国建功,耀名于先祖,你放心,只要你在越骑营中,早晚必有建树。”
黄忠身材宽大,犹如熊虎一般,声音也甚是嘹亮。
听了刘俭之言,黄忠多有感触,遂拱手相询:“听闻尚书台这次征兆黄某入越骑营,乃是校尉一力推举,不知此事确否?”
“不瞒汉升,是我执意调你入京的。”
黄忠闻言大感惊奇:“某与校尉并不相识,何期校尉执意召黄某入京为佐吏?”
刘俭哈哈大笑,道:“有一句话说的好,英雄惜英雄,汉升虽不识我,但我却早已知晓汉升之名,不过到底为何知晓,还请汉升莫问,有些事关家族辛秘,我是断断不能直言的。”
刘俭将话说到这个份上,黄忠自然也不好深究,而且不管人家是怎么知晓自己的,但毕竟俭一边听,一边安慰他道:“这世上的人和事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汉升虽不能走察举途径,但凭借一身本领,未必不能为国建功,耀名于先祖,你放心,只要你在越骑营中,早晚必有建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