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法无禁止第2/2段
其实,这也好理解,毕竟,官员们大都饱读诗书之辈,都还是要讲点风度、要点面子,那一脚就够难为情的了,要不是朝廷的工资满足不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鬼才去用这种下作的手段去捞取外快!
因此,为了那一脚能够有大收获,官员们往往没事都会对着树、墙等,刻苦训练踢斛本领,力求练到快、稳、准、狠,以期在实战中取得丰硕战果。
我们可以看出,“淋尖踢斛”本质上就是大明官员变相贪污的一种手段,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固然有明朝工资低的原因,官员的不自觉也是重要因素,但不论是什么原因,于国于民而言,都是百害而无一利,尤其是老百姓,自己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还要平白无故去喂养这帮缺德的玩意,更是苦不堪言。
明朝的粮食部门作为国家的重要税收机关及粮食储备机构,出现贪墨成性的现象自然是再正常不过,包括很多名臣如三杨,李贤,徐阶,张居正等人都是靠“淋尖踢斛’和火耗的收益来中饱私囊的。说实在的,没有接触收藏圈子之前,我对“淋尖踢斛’这个成语是比较陌生的,一是文字生僻,无法一下子从字面上搞懂;’二是读起来也实在拗口。这种类型的知识点一般都不会轻易涉足,当面对面的触碰到这些文物以后,才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古代十斗为斛,后来又以五斗为斛。地方官在征粮过斗时,故意将粮米淋倒高出斗面形成一个塔尖而不抹平,谓之“淋尖”;为多征米谷占为己有,一般都会故意用脚踢斛,洒出来的粮食不允许老百姓回收,强词夺理说是运输和保管中的损耗,这就是“踢斛”,在《明朝那些事》中,有这样精彩的描写:“要知道,这一踹是很有讲究的,官吏们为了这一踹苦练了很久,具体方式是有可能是先在自己家附近找颗树,从踹树开始,以树干不动,落叶纷纷为最高境界。当然也有某些人选择踹门练习,一定要做到一脚踹开,如超过两脚为不合格,需要继续修炼。在交粮这一天,官吏们准备好,一旦斛已经装满,便凝神屏气,闭目深思,然后气沉丹田,大喝一声,部分人加十米助跑,冲到斛前,拼命一踹(不拼命不行啊,踹下来都是自己的),如果踹下来的多,就会哈哈大笑。老百姓带的粮食如不够交公,只能回家再拿,自认倒霉。”你说这老百姓怎么活啊,年成好的时候可能影响不太大,要是遇到天灾人祸的时候,他们这么干,真是雪上加霜了,这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人心所向啊。
博物馆藏拙居珍藏的这个明代长沙府斛桶,是非常罕见的一种类型。有人从事收藏事业也有二十多年了,斛桶也是看过不下上千个,像这样戳印达到满器的还从未露过面,一般都只一两个印章而已。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密密麻麻的铭文记载了每一年的年号和长沙府的烙印检验标志,这在度量衡文物中是极其稀少的,真是难得一见。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这种“严谨”,也可以看到他们的那种“严苛”。当然,他们看起来还是冠冕堂皇,法度严明,不过背后却在干着从别人的口中夺食的勾当,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偶尔良心发现,睡不着,吃不香……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