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人间不太平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知县老爷也不是那么好做的,杨津正充分感受到了古代治理地方的不容易。

  尤其是一个地方,有了动乱之后,那简直是让自己的脑瓜子头疼无比!!

  在猎户到来之后,杨津正也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晚清的团练政策!

  如果是在天下太平的大清全盛时期,进士出任知县,成为地方父母官的话,日子还算是挺好过的。当县太爷受人尊重不说,即便平时的工作,也有师爷、跟班、衙役和捕快们帮衬着。社会不动荡,治安情况相对良好,应该说当官还是比较安稳的。

  可是到了清朝的中晚期,朝廷政治开始腐败,国力日衰,外族入侵,割地赔款,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被严重破坏,老百姓苦不堪言,社会治安每况愈下,这时候的朝廷官员,特别是负责基层治理的知县,日子可就不那么好过了。

  更要命的是民间常有起义和暴动发生,兵荒马乱的年代,天晓得哪天就有祸事临头。可朝廷通常在一个县里的驻军,不过就是一个把总带上几十个兵丁,且调兵的权力并不在知县手中。

  县太爷直属的武装力量,不过就是衙门里的一众捕快,四班衙役。也就是说碰到社会治安问题,甚至是平息暴乱,县太爷可以支配的只有县公安局的警察,想直接调动驻军门儿都没有。

  这要真的遇到土匪捣乱,太平军攻城可怎么办?等着向上官求援,要调动军队的批复吗?真要那样,估计黄花菜都凉了,再说几十个人的兵力够干嘛的!这么说难道知县大人只能带领县衙里的一众公务员,等着殉国不成?

  别急,办法还是有的。别看调动国家的军队不赶趟儿,但是基本上每个县都会有民间私人小武装:团练。

  一、团练的渊源

  团练并非正式的国家军队,却有着很强的战斗力,平时也会进行军事训练,从形式上看,与今天的“民兵”很相似。团练的头领,基本上是地方上的豪绅大户,团练头领平时负责组织“民兵”训练,遇到战事也会担任军事指挥。当然组建团练的资金来源,主要也由地方上的大户进行募集,毕竟保卫好家乡,受益的不仅是朝廷和官员,也是保护豪门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害。

  地方团练起源于宋朝时的保甲制度,在乡镇中设立若干“保”(一般以一千户为基准),推立保长,对保内事务进行日常管理。团练则是在多个“保”内,募集壮丁,筹措经费,配备武器组建而成。

  若有战乱,团练可以迎敌抗击,是县级政府剿匪和镇压暴动的主要力量。若无战事,团练也可以做抗震救灾、担任消防和夜间巡逻、道路盘查等工作。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团练是由乡绅组建的,按理说与知县没有直接的关系,可是当强敌来袭的时候,团练往往会成为县官唯一可以依靠的武装力量,而乡绅们自然也希望通过与政府官员搞好关系来进一步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这便让官员与乡绅之间产生了一种微妙的互相利用,互相依存的关系。

  二、团练的战斗力

  有人觉得,“团练”说破大天也就是个地主武装,能有多强的战斗力?顶多也就是电影里地主家的护院队。您要这么说,还真是小看了团练的能量。在清末的乱世中,团练还真的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信咱们就看两个例子:

  光绪四年,广东悍匪二百余人攻打佛冈厅城,结果是在没有官军的情况下,城内官绅与团练合作,将匪徒荡平。不过这样的战役虽然令人振奋,但规要力量。若无战事,团练也可以做抗震救灾、担任消防和夜间巡逻、道路盘查等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