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莫思量 第四章 意义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所以,在那个动荡不堪的二三十年间,最让人记住的,不仅仅是大丰王朝无敌的铁蹄、轻易屠杀修士的符文重器。也不是世间那些强大修士一人一剑闯入军阵厮杀的豪气,还有着太多令人闻之泪下可歌可泣的事迹。

  如今,或许只有他们草堂四人知道,顾草堂那名医师,曾经叫曹阳平。他的家族,就是当年鲁国曹家的偏远分支,在那场鲁国几乎死绝的战役中存活下来极少的一部分。

  只是当时的曹阳平都还没出生,大概还不会有国仇这个想法,即使自小被长辈灌输其中道理,仍是不显得根深蒂固。

  然而除了国仇,还有家恨。

  苏宁至今还仍记得,当年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里,公子带着他第二次出城。

  在一个很偏僻的一个小村庄中,有一位年轻人跪在私塾门前痛哭,一次又一次向着门内重重磕头。隔着雨幕都能老远听见他嘴里声嘶力竭的怨恨声和痛哭声,那一句句“百无一用是书生,百无一用是书生”至今还留在少年苏宁记忆中。

  那一天,他的家族在鲁国灭过二十年后,仍被监察司谍子在远离南方鲁豫州数万里之遥的西北边塞之地找到,家族内不论老小,除了他再无一个活人。

  那一天,他丢弃了笔,拿起了剑,从此世间再无一位心只读书养浩然正气的曹家后人曹阳平,只有背负起国仇家恨的平阳朝。

  那时候苏宁就想过,难道世间人不该是既能有铜钱数,又能填饱肚子,平平安安的活着吗。像这般的打打杀杀,冤冤相报到何时是个头。

  顾书冷既没有苏宁这般纯粹的天真,也不会有言信那样多愁善感。

  他只是有些感慨,当时写书的时候,关于鲁国的惨事是为了给大丰王朝横扫天下后,渐渐失去读书人的人心,导致国力开始下滑而写的铺垫之一。

  但无可厚非,鲁国这一段只是自己一时间热血上头,才临时加上去的。

  只是当自己真的到了书中,亲耳听闻事迹,亲眼所见那一段剧情的后续带来深远的影响的时候,竟然有些不忍。

  他忽然有些自嘲,心中暗道自己难道还想立牌坊不成。

  如果跟着原著走,这个世界的后面还会再发生一些既让人痛恨又悲愤的狗血剧情,如果自己要是真的像言信那般事事操心,自己岂不是心肌梗塞死。

  再不然,难道还要动手去把原剧情改得稀里哗啦?

  他忽然沉默,想起了前世的自己,当初豪气干云埋头写出那本自以为满意的作品。到最后扑得每日郁郁寡欢,看着书圈里一个情节又一个情节被读者批的一无是处,到最后连自豪的勇气都没有。

  这些画面犹如昨日,历历在目。

  顾书冷不禁扪心自问,自己穿越重生在自己笔下的书中,到底有没有意义,意义在哪。

  ——————————————————————————

  *(注1):当时的儒家各派虽说是学院形式,但仍是十分看中传承,并没有似曹家三代圣人那般无私,分布的各大书院需要供奉儒家历代先祖,心诚意满才能儒道‘通灵’,否则也只是普通读书人。

  *(注2):这个世界儒家所说的“吾善养浩然之气”,与‘正气’之间,有大同,存小异。

  ‘浩然气’博大、高远。“正气”则长存。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