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半城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姚家做官的越来越多,姚家祖林越建越好,占了一顷多地。有个石马林,石碑很多,还有石头供桌、石凳,两个石马,两个石虎,两个石羊,光这些东西就占了二亩多地。

  姚楼这边还有“旗杆家子”。这支子人里出了大官,有了功名,皇帝赐了一块匾。他们盖起瓦门楼子,把皇帝赐的匾挂到门楼上,光门枕就半米高。他们还把旗杆立在家庙外面,旗杆座个头大,用四块大石头砌的。

  上边还赐给姚家上马台和下马台。那两块石头往那儿一搁不要紧,到了这地方,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你得规规矩矩往姚家走。

  姚家十四世里有个姚学瑛,十四岁到顺义县当知县。他们哥七个,他排行老五,长得黑,外号“五黑子”。

  老百姓打官司到了县衙,姚学瑛上堂问案,两家各说各的理,他也问不明白,咋办?打,各打五十大板。

  很快,老百姓编出来顺口溜:“五黑子有黑红棍,光会打,不会问。”

  他父亲姚照远是贵州贵西兵备道,不放心儿子,偷着过去私访,听到这些事,让他回去上学,学了两年。两年后再做县官,他会问案了。

  问案之前,先下去调查,弄明白咋回事了,再上堂问案。自那以后,老百姓说他是“姚青天”。

  姚学瑛当的最大官是山西巡抚。他跟和珅走得很近,是师生关系,和珅出事了,他受到牵连,逃到太行山,对外说他坠金死了。

  上边来人到了姚楼,让马在姚家宅院跑了一圈,圈里面的东西充公,成了官宅,姚楼有了“南官宅”。

  姚学瑛逃到河南辉县上八里西门店,以前那里乱,官司多。他去以后,很多事从中说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老百姓就不打官司了。

  县官到那里私访后,给这个地方封了个名,叫和事庵。辉县现在有姚姓两千多人,都是姚学瑛的后代,那支子人过得很好。

  姚家十六世里有个奶奶,是前门三支四世祖赐爷的后人,丈夫叫体珩,后辈都叫她体珩奶奶。体珩奶奶长得好,是郓城县王老虎刘门大户人家的闺女,不光治家有方,还会做买卖,她和体珩爷爷在巨野县开酱菜厂、制香厂,还开了一个杂货铺。她在世的时候没少置过户(注:财产),在巨野置了四处宅子,在姚楼盖了楼院一座、四合院一处。

  2014年9月,姜淑梅(左)在巨野“上货”。中为《根在山西》的故事提供者王启明,右为《“姚半城”》的故事提供者之一姚树正。艾苓摄。

  来了要饭的,体珩奶奶不光送给人家吃的,看见衣裳坏了,她拿针线给人家缝补上。要是衣裳没法缝了,她就送给人家一件。

  过去讲:人活七十古来稀,哪有几个庆八十。体珩奶奶一八〇八年生,一八九五年走,活了八十七岁,见了五辈子人。她的五辈孙子叫念集,还跟她坐轿车子回过娘家哩。

  体珩奶奶有四个儿子,到了孙子辈有八支子人,加上重孙子辈、太孙子辈,老老少少五六十口。

  有一天吃完早饭,体珩奶奶大声说:“今天都别出去了,你们都在家守着。”

  晚辈不知道咋回事,也不敢问,都在家守着。

  她跟媳妇说:“你们给俺梳头吧。”

  梳好头,她说:“再给俺洗洗脚。”

  洗完脚,她说:“把送老衣拿出来,给俺穿上。”

  一个媳妇想说啥,喊了一声娘,不敢说了。

  体珩奶奶说:“听俺的,给俺穿上。”

  衣裳穿好了,靴子也穿上了,她照了照镜子,整了整头发,跟儿子说:“你们把灵床搭好。”

  一个儿子想说啥,喊了一声奶奶,是前门三支四世祖赐爷的后人,丈夫叫体珩,后辈都叫她体珩奶奶。体珩奶奶长得好,是郓城县王老虎刘门大户人家的闺女,不光治家有方,还会做买卖,她和体珩爷爷在巨野县开酱菜厂、制香厂,还开了一个杂货铺。她在世的时候没少置过户(注:财产),在巨野置了四处宅子,在姚楼盖了楼院一座、四合院一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