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疑凶画像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这三人无一例外地都做了跟情有关的事,无意或有意间接触到了凶手,并触及了凶手心中痛苦的敏感区。曾经的心灵创伤再度被无情地揭开,大大加深了他的挫败体验感,使得愤怒终于无可避免地爆发了。

  也有可能以上三人并未直接与凶手有过接触。但他们暧昧的行为使得凶手触景伤情,像是一个导火索一样点燃凶手内心积蓄的愤怒,从而成了凶手眼中的“替罪羊”。此时的报复具有了广泛性,侧面体现凶手的成长背景极其阴暗。

  凶手敏感、多疑、依赖性强、自我控制能力弱,本来就模糊的善恶观在一次又一次杀人的感觉中几近消失。情感容易激进,平时行事得过且过,容易犹豫不决。

  三起案件中,女性占了两个,却均无性行为反常的因素。因此可以认为凶手对女性有一定的偏见,性冷淡或性厌恶,这与他之前受挫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家庭中,很有可能是姐姐或母亲一类女性成员行为不检点,在凶手幼年的时候,目睹了阴暗的场面,从而导致了今日的人格障碍。

  凶手起初在善恶的边缘犹豫不决,经过几次杀人后,体验到了控制生死的感觉,作案手法的破坏性升级。生命在他手下的消弭,可以使他体验到满足的感觉,弥补之前受挫的经历。

  他开始越来越追求具有轰动性的作案手法,从半夜小心翼翼地在礼堂勒死人,到潜伏宝马车作案,再到千人瞩目之下公开上吊,杀死侵犯自己的人,已经成为他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此人若不伏法,必定会有下一次的作案。

  日常生活中,凶手是一个性心理冷淡,内向、沉默独来独往,不愿与女性打交道的人。他常常像是睡不醒的样子,头发随意,穿衣也多是几十块钱的地摊货。但面容可能相对英俊,容易招惹女性的注目。

  凶手的犯罪过程存在隐藏的标记行为,即有着自己一套相对固定的犯罪行为模式。三名受害者无一例外地都死于颈部压迫的窒息,且凶手不存在侮辱尸体的行为。从这一点看,凶手精神健全,能考虑到杀人的前因后果,事后也有过短暂的后悔,但内心原始的欲望还是怂恿他一再行凶。

  所谓标记行为,则是指犯罪行为人为了满足满足心理上或情感方木的需要而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方式。从有据可查的,进行图谋报复等等。

  犯罪心理学家在报告的最后建议,警方不要死守着校园,多到周边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地方走走,或许能有意外的收获。如今凶手失手掉落接戒指,狐狸尾巴已经露了出来,相信将他捉拿归案指日可待。

  邢松读完了常常的画像报告,常常地叹了一口气。证物袋里的香奈儿戒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根据李幼仪的供述,它是从周晏辰的口袋里掉出来的。

  虽然证据链还没有形成,但嫌疑人已经出现了。

  可是那个人见人爱、帅气多才的校草真的是杀人凶手么?

  如果是,他的家庭必然遭到过什么不可磨灭的打击。

  邢松找到南戏校长,登录学校学工处,要来了周晏辰的家庭住址。赫然是:南州市黄安区食客廊街505号。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