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资料大全·三国齐名人物及建筑第2/4段
南宫在东汉以前就存在,初为新成周城,秦始皇灭周统一中国后,将此城封给吕不韦,吕不韦精心经营,使此城规模雄伟,宏丽壮观。西汉刘邦都洛阳,继续沿用此城,并不断地修葺,使其保持着繁华的景象。到东汉时汉朝又定都洛阳,进行了全面整修,正式作为皇宫。具体位置在今洛阳市区东郊龙虎滩村西北,这里地势隆起,当地群众称为“西岗”。
南北宫城均有四座同向同名的阙门,门两侧有望楼为朱雀门,东为苍龙门,北为玄武门,西为白虎门。南宫的玄武门与北宫的朱雀门经复道相连,南宫朱雀门作为皇宫的南正门与平城门相通而直达城外。由于皇帝出入多经朱雀门,故此门最为尊贵,建筑也格外巍峨壮观。
南宫是皇帝及群僚朝贺议政的地方。建筑布局整齐有序,宫殿楼阁鳞次栉比。主体宫殿坐落在南北中轴线上,自北而南依次为:司马门、端门、却非门、却非殿、章华门、崇德殿、中德殿、千秋万岁殿和平朔殿。中轴线东西侧各有两排对称的宫殿建筑。西侧两排自南而北依次排列。东排为鸿德门、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门、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西排为云台殿、显亲殿、含章殿、杨安殿、云台、兰台、阿阁、长秋宫、西宫。东侧两排,西排为金马殿、铜马殿、敬法殿、章德殿、乐成门、乐成殿、温德殿和东宫;东排为侍中庐、清凉殿、凤凰殿、黄龙殿、寿安殿、竹殿、承风殿和东观。中轴线两侧的四排宫殿与中轴线平行,使中轴线上的建筑更加突出和威严。这南北五排建筑若按与中轴线直交的横向排列,又可分为八排。这样,每座宫殿建筑的前后左右都有直道与其他宫殿相通。因此俯视南宫地面,会看到一个格子形的布局,突出地表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规整、对称的艺术风格。
东汉时的中央政权机构已相当健全,这鳞次栉比的南宫宫殿建筑群即是最直观的说明,它们的建筑除了显示皇家博大高深的气派之外,也是庞大的政府机构各职守司职的需要。却非门内的却非殿是南宫正殿,建武元年(25年)10月,刘秀夺取洛阳后,车驾入城,驾幸却非殿,宣布定都洛阳,揭开了东汉统治的序幕。此后,这里就成了光武帝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东汉初期的许多军政大事均由光武帝和大臣在此议决,发布全国,这是国家权力首脑的所在。明帝永平年间,造崇德殿作为南宫正殿,取代了却非殿,直至东汉末年。
明光殿在鸿德门内,东边紧靠却非殿,是尚书郎奏事的殿堂。东汉时专设尚书办事机构。中央政府设尚书令一人,掌管选举以及尚书仆射、尚书上奏之事。尚书仆射秩六百石。灵帝时分为左右仆射,帮助尚书令处理事务,尚书令不在时可代为上奏。尚书有六人,分别主管公卿、刺史、吏、外国及少数民族事务,下设左右丞相各一人,帮助他们工作。六曹有侍郎三十六人,每曹六人,令史十八人。尚书令及其属员奏事,都在明光殿进行。
嘉德殿在明光殿北靠后一点,殿前有嘉德门,是制订礼仪的殿堂。中国封建社会自周文王时开始制订礼仪,此后历代帝王都十分重视礼仪制度,以稳固封建秩序,在社会比较清平的时候更是如此,属于社会的文明建设。这里周时是九龙殿的旧址,九龙殿汉时已毁,只有九龙门还存在,九龙门这时是嘉德殿的正门。章和元年(87年),章帝在嘉德门召见曹褒,责令他到南宫东观把西汉叔孙通的《汉仪》十二篇,认真修改,付诸实施。曹褒查旧典、阅《五经》谶文,制订出各等级的冠礼、婚礼、凶丧礼等制度一百五十篇,于同年10月奏上。因章帝死,和帝继位,群众对《汉礼》毁誉不一,终未实行。九龙门有三个铜柱,每柱有三龙缠绕,所以叫九龙门。灵帝继位后,追认他的亡父为孝仁皇帝,尊称他的母亲董氏为孝仁皇后,奉居嘉德殿,称其为永乐宫。这也是宣扬孝道,以礼治国的意思。孝仁皇后在窦太后死后,开始干预朝政,她助纣为虐,支持灵帝卖官鬻爵。中平六年(189年)4月丙辰日,灵帝死于嘉德殿,孝仁皇后受何太后排挤,暴病身亡,宦官张让、段硅又在嘉德殿杀死何进,真是嘉德无德成杀场。
宣德殿前,有一匹铜马,高三点五尺,是马援于建武二十年(44年),在交趾(今越南)得少数民族铜鼓铸就的。马援将铜马献给光武帝,光武帝下诏立马于宣德殿前,作为选取名马的标本。马援本是称帝于成都的公孙述的故友,后又充当了割据陇西的军阀隗嚣的说客,到雒阳窥探东汉朝廷的虚实。光武帝在宣德殿接见马援,并直截了当地问他:“卿遨游于二帝之间,不感到难为情吗?”马援叩头谢罪随即答道:“现今的形势,不但当君主的要选择臣下,当臣下的也希望投个圣明的君主,臣下也得有个选择明主的要求。臣和公孙述自小就有厚交,可是不久前我到成都,他戒备森严,见一次面实在困难,我怎么能投奔这样没有气量的人而为他效力呢?我从远方来,陛下丝毫不加防范,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奸人呢?”光武帝听罢笑着说:“我知道卿不是刺客,只是一个说客”。马援听后很受感动,连忙接着说:“汉家天下倾覆以后,盗贼自立者不可胜数,然没有一个像陛下这样圣明非凡、气度宏大的,今天见到陛下,才算真正投入了圣主的怀抱”。马援遂成为光武帝的得力谋士,为东汉政权贡献毕生。马援还善骑射,善相名马。光武帝把铜马立于宣德殿前,自有用显亲殿东与明光殿并列,是帝王处理亲属关系事宜时使用的宫殿。皇族、皇亲之间是统治阶段内部一组比较特殊的矛盾,需要有特殊的处理方法。永和元年(136年),不断发生灾异,顺帝把朝臣集中到显亲殿研究解决办法。顺帝认为灾害原因是由于对少帝北乡侯刘懿埋葬礼节不够隆重,少帝因而显灵降下灾祸,现在应该给少帝追加谥号,列于先祖,以告慰他在天之灵,才司免灾消祸。与会朝臣大都附和顺帝,同意追封谥号。只有司隶校尉周举提出异议,认为北乡侯无功无德,以王礼丧葬已经是最高的礼仪了,不应该给这样没有贡献的人再加谥号。周举的申辩博得了司徒黄尚、太常桓焉等七十人的支持,加谥之事才算作罢。大将军梁商认为周举“清高忠正”,应该重用,他推荐周举为从事中郎,甚至到临终前还最后向顺帝建议提拔周举。梁商死后,灾异再次发生,顺帝又一次在显亲殿召见周举,问灾异起因。周举一针见血地指出:陛下周围这么多宠幸近臣,他们只图个人享受,丝毫不尽职守,上面行为不正,下面胡作非为,国家的事情怎么能办好呢?消灾免祸的根本办法,就是要从这些豪强大奸下手,把他们统统缉拿归案,真正考虑国家大事的人就多了,就会有效地预防灾异。
云台的白虎门内,为周朝所建,有高阁四间,是贮藏珍宝、图书的宝库。明帝永平初,命图画光武帝时名臣、列将像二十八人于云台,独不画马援。时马援女被立为皇后。东平王刘苍看到二十八宿将图后,问明帝为什么不把伏波将军,马援列入宿将行列?明帝笑而不答。永平十七年(74年),马援夫人死,方才为他们重修坟墓,另立祠堂。明帝不画马援,表示自己不重视后家,免蹈西汉外戚亡国的覆辙。云台除了贮藏图书、珍宝外,也是皇帝主要的活动场所。永平十五年(72年)秋,京师洛阳久旱无雨,明帝曾亲自登云台,占卜求雨,凑巧次日京师普降甘霖,缓解旱情。建初元年(76年),章帝曾在云台召见贾逵,让他评判《左氏传》优于《公羊》、《谷梁》的地方。贾逵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师。他将见解写成后上奏章帝,颇受章帝赞赏,便赐他布五百匹及衣一套。云台有广德殿,是皇帝的寝殿之一。建武二十(44年)6月,光武帝“风眩’’病加重,皇帝,尊称他的母亲董氏为孝仁皇后,奉居嘉德殿,称其为永乐宫。这也是宣扬孝道,以礼治国的意思。孝仁皇后在窦太后死后,开始干预朝政,她助纣为虐,支持灵帝卖官鬻爵。中平六年(189年)4月丙辰日,灵帝死于嘉德殿,孝仁皇后受何太后排挤,暴病身亡,宦官张让、段硅又在嘉德殿杀死何进,真是嘉德无德成杀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