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和三国时历任官职爵位人员(续四)第1/3段
4.太史令:一人,官秩六百石,掌天文和历法。具体职责有三;一,在年末的时候,太史令要向朝廷上交下一年的年历(记录年月日的历本);二,太史令在大丧、大喜(皇帝、皇子迎立皇后、妃子,公主下嫁等)、祭祀的时候,负责为皇帝挑选吉辰良日,并向皇帝禀明当前时令有何禁忌之事;三,太史令负责记录国家之中的祥瑞之事和天灾异变。《后汉书·百官志二》:“太史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天时、星历。凡岁将终,奏新年历。凡国祭祀、丧、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时节禁忌。凡国有瑞应、灾异,掌记之。”
太史令的前身为太史,先秦(秦朝以前的朝代)各国和秦朝皆有太史一职,负责为朝廷掌管文书。西汉初年设立太史令一职,东汉沿袭。《史记》和《汉书》中称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和司马迁为太史公;按《汉官旧仪》中说,太史公官秩两千石,地位尊崇,司马迁去世后,汉宣帝又改太史公为太史令。《史记三家注》(集裴骃、司马贞、张守节三家注解的史记):“汉旧仪云‘太史公秩二千石,卒史皆秩二百石。’”但后世很多学者都认为“太史公”并非官职,司马谈和司马迁应仍为太史令。
西汉的太史令是史官之长,除天文历法外,还要负责撰史。而东汉的太史令则不负责撰史,东汉撰史这一职责更多地是交给兰台和东观的令史、中郎。兰台和东观为东汉宫廷的藏书之所,著名的《汉书》编写者班固就是兰台令史。兰台和东观请看下文详解。
太史令属下还有三丞和三十七名待诏(待诏为有一技之长的属吏)。三丞为太史丞、灵台丞、明堂丞,官秩皆为二百石。《后汉书·百官志二》:“丞一人。明堂及灵台丞一人,二百石。本注曰:二丞,掌守明堂、灵台。灵台掌候日月星气,皆属太史。……汉官仪曰:‘太史待诏三十七人,其六人治历,三人龟卜,三人庐宅,四人日时,三人易筮,二人典禳,九人籍氏、许氏、典昌氏,各三人,嘉法、请雨、解事各二人,医一人。’”太史丞为太史令的副官,灵台丞掌灵台(古时帝王观察天文星象、妖祥灾异的建筑。类似天文台),明堂丞掌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都在此举行)。灵台丞和明堂丞之下又各有数十名待诏。
熹平五年(一七六年)左右,单飏担任太史令一职。
一九六年左右,王立担任太史令一职。《裴注三国志·魏书一》:“侍中太史令王立曰:‘自去春太白犯镇星於牛斗,过天津,荧惑又逆行守北河,不可犯也。’”《后汉书卷九》:“袁宏纪曰:“时未晡八刻。太史令王立奏曰:‘晷过度,无变也。’朝臣皆贺。”
二二零年左右,许芝任太史丞一职。许芝在史书中唯一的创举就是把“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谶语(预言)中的“当涂高”解释为“象魏”。《三国志·魏书二》:“辛亥,太史丞许芝条魏代汉见谶纬于魏王曰:‘……当涂高者,魏也;象魏者,两观阙是也;当道而高大者魏。魏当代汉。’”曹丕称帝后,许芝被晋升为太史令。
5.太祝令:一人,官秩六百石。太祝令在祭祀的时候,负责读祝告(祝告即向神灵祷告)文和迎送神灵。太祝令之下还有太祝丞一人,太祝丞官秩两百石。《后汉书·百官志二》:“太祝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凡国祭祀,掌读祝,及迎送神。丞一人。”
6.太宰令:一人,官秩六百石。太宰令掌祭祀用的餐具和祭品的屠宰、烹饪,并在祭祀的时候负责陈列餐具。太宰令之下还有太宰丞一人,太宰丞官秩两百石。《后汉书·百官志二》:“太宰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宰工鼎俎馔具之物。凡国祭祀,掌陈馔具。丞一人。”从百官志中的注解来看,太宰令属下也有明堂丞,官秩两百石。此明堂丞负责明堂之中的祭物和餐具,和太史令属下的明堂丞职能应该不同。汉以后的朝代不再设置太宰令一职。
7.大予乐令:一人,官秩六百石。大予乐令前身为大乐令,东汉明帝之时改称为大予乐令。大予乐令掌伎乐(音乐舞蹈);祭祀、天子大宴宾客之时,大予乐令在合适的时机向皇帝请求奏乐,并安排乐曲的曲目和顺序。大予乐令之下还有大予乐丞一人,大予乐丞官秩两百石。《后汉书·百官志二》:“大予乐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伎乐。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掌其陈序。”
8.帝后,许芝被晋升为太史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