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古代军队行军、扎营、作战、军规第2/2段
接下来谈谈军队需要的补给品。古代军队所需要的补给品有粮食、柴禾、衣物、备用武器、备用武器部件、一次性射击武器、帐篷、挖掘和建筑工具、备用乐器,等等。军队携带粮食根据不同的战术需求,其备量不一。有的为了轻装前进,仅备三日粮;有的又带上够吃三个月的粮食。有的情况下,军队带着大批牲畜作为肉食来源。如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都曾如此作。前面提到的进攻叙利亚的阿拉伯军在沙漠中曾吃骆驼肉(不知滋味如何)。特别要提到的是:战马需要饲料。虽然在补给不畅的情况下,马匹也可以只吃青草,但这会导致气力的衰减——自然,粗放饲养的马匹,习惯了吃青草,但这样的马匹体力是不及那些精心培育的马匹的。而到了冬天则非准备干草不可。一般来说,军队只携带最基本的衣服和衣料,以供衣物磨损了的士兵更换,以及及时修复损坏了的旗子。加上没有洗澡的条件,所以古代军队几乎都是臭不可闻的,全身爬满了跳蚤。备用武器也只有少量,而武器部件则供那些较易损坏的武器使用,如弓弩的弦等。至于一次性消耗的射击武器,则是箭,古代欧洲还有标枪、石块等。一般一名射击兵携带箭数从30枝到50枝不等。挖掘和建筑工具,因国别而异,罗马军队的工事世界闻名,自然它的建筑工具是非常完善的。而较落后的军队一般没有什么建筑工具,如凯尔特和日耳曼军队。
军队所需非战斗人员则因国别而异。斯巴达军一人需要七名军奴,但其他希腊军队一般一名重步兵仅有一名军奴、罗马军队也有大量军奴、东罗马军队有军医、中国军队基本上没有非战斗人员,一些杂务也由士兵完成、中世纪的欧洲骑士有背负其盔甲的奴仆。。。总之,各国的情况很不一样。另外,随军商贩、军妓、高层人物的随员等情况也不一样,不过这跟战术没有多大关系,故而从略。有的军队,如希波战争时的波斯军队,带着庞大的属员队伍,这样的军队战斗里一般是不强的。
军队的工事和营盘是防止敌人袭击的保障和军队失败时依托的屏障。一个修建良好的工事体系,是难以攻破的,敌人的一切诡计在它面前也难以得逞。这里可以以凯撒在包围阿来西亚市修建的工事为例,宽近7米的第一道壕沟,5米宽的第二道和第三道壕沟,第三道壕沟中灌满了水。后面是4米高的护堤,上面再加上胸墙和雉堞,胸墙和护堤衔接的地方,向外斜列着削尖的木桩。护堤上每隔27米修建一座木塔。并布置弩炮。护堤和第一道壕沟之间相距130米。为了增加敌人穿越的难度,在这130米内很快又增加了如下防御设施:采伐了许多树干和坚韧的树枝,把树枝顶端的皮剥去以后再削尖,在挖掘了一道1.7米深的连亘不断的壕沟之后,把这些木桩直立着排在沟内,把它们的底部钉牢(可能用了铁钉,也可能是埋在土里夯实),使敌人无法拔掉,只有树干的尖端伸出在地面上。它们一共有五行,一层一层地连在一起,互相衔接,又互相穿插,任何人冲进它们,必然会使自己被这些极尖锐的木桩戳穿。在这前面,又挖有象梅花形似的斜对角的坑,深一米,逐渐向坑底收缩倾斜。里面安放着人腿粗细的圆木桩,顶上削尖,用火熏硬,有一部分伸出地面,高度不超过四指。为了使它们坚韧和牢固,在它们底下垫有33厘米厚,夯实的土。坑的其余部分放着树枝和柴草,用以掩盖这些暗器。一共挖了八行这样的坑穴,相距各一米。在所有这些工程前面,又有33厘米长的木材,顶上钉着坚固的铁钩,彼此相隔不远地整个埋在土中,布满各地。整个工事分对内(对着阿来西亚城)、对外(对凯尔特援军可能来袭的方向)两部分,对外部分周长达21公里。在讲述了这样坚固的工事之后,罗马营盘似乎就没什么讲头了,只是井井有条而已。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