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与杨珑玥相约不改初心第2/2段
想着这几年来往于家乡和省城都要经过的这条江水,想到在这奔波间几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唐伯强不禁感慨万千,脱口而出地说出了孔子的那句名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杨珑玥怔怔地看着唐伯强,轻轻地叹了一声,说:“有时候我真觉得你应该去读文科而不是来学医。说实话,虽然以前常找你的茬,但看你写的病历真是一种享受,从字里行间能感觉到你身上有着的一种独特的文人气质,但又感觉到你经历过严谨的医学院学习训练后应有的缜密。尽管你平时很低调,但你的文字暴露了你除了有着文人的不拘,还有着做医生的严谨。”
“是吗?谢谢你给我如此高的评价哦,这可是我头一次听到这样的评价啊。”唐伯强笑着说:“其实,我认为我与你或者与很多同学的不同之处是起点的不同。你站立的起点要比我高出太多了,让我仰视还看不到呢。起点不同,视角自然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不相同,选择当然不同了。说实话,如果让时光倒流,如果给我重新选择的机会,我还是会选择进入医学院学习的。呵呵,这就是缘分吧,这缘分让你我这样有着天渊之别的起点的两个人或者说很多人能够在同一间学校学习并且成为朋友。”
“年级老师常说我们这一届的同学是小孩,直到我们实习,才让所有的老师对我们刮目相看。是的,我们年纪小,但我们经历的东西不少,我们对知识渴求的强烈程度是老师们开始时没有意识到的。可惜的是,我们这一届的同学不少人最终可能走错了路,进错了门。就像我们班的罗伟,他可是以96分这一将近满分的物理成绩考进来的啊,进来后才发现对医学没有半点的兴趣,但他的才华和聪明让他可以游刃有余地应付医学课程的学习,在此之余,他醉心于物理的研究还小有成果呢。”唐伯强一发不可收拾地说。
“哦,你是说我们班的那位自己到东山口旧货市场买废旧零件组装出收音机和录音机的罗伟吧。我也听说了,今天听你这么一分析,感觉真是浪费他的才华了。”杨珑玥很是惋惜地说。
“是啊,再过几年或者十几年,相信我们年级不少人会发现原来入错行了,走错路了,也相信有不少人会离开医疗行业而另起炉灶。希望我们不是这一类人吧,希望我们都能在医疗行业里一直走下去,不改初心。”唐伯强回应道。
“会的,我们一定能坚持下去,不改初心。来,我们拉钩钩,日后我们相见,看看我们是否能坚持住。”杨珑玥边说边伸出右手,对于杨珑玥这种调皮的举动,唐伯强和廖燕涵都已经见惯不怪了。
“好,我们今晚拉钩为证!”唐伯强答应着并同样伸出右手,两个人的小指对拉在一起,大家都忍不住朗声大笑,那笑声瞬间便被淹没在来往船只的笛鸣声中。
一对年轻人,站在秋夜的江边,对着像工地一样热闹的江面,在说出他们心底里对这个时代的想法,当几十年后回顾这象梦一样的场景,唐伯强除了感叹,还有不少的惊讶:当时的一些话,真的在多年后应验了。
四个月的内科实习时光在充实、浪漫、温馨中很快结束了。1983年十月中旬,唐伯强所在的新桥实习组告别了他们钦敬的老师,离开了他们慢慢喜欢上的新桥市。从此,他们后续的所有实习都在校本部的附属医院进行。唯一不变的是,各个实习小组的人员是固定的,只是到小科目如神经内科实习时需要做微调而已。
对于唐伯强他们而言,剩下的实习科目主要包括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科、神经内科等。虽然唐伯强立志将来要做一位神经内科医生,但他深知,医学的基础不可能这样绝然地被割裂分开,学科之间知识点的交叉是不可避免的。正因为如此,对每一门学科的实习,他都全力以赴,绝不允许自己有偷懒的念头。
外科、妇产科和儿科属于大的科目,每个科目都有将近四个月的实习期。而神经内科显然被边缘化了,只有仅仅2周的实习时间,可见在学生和老师们的眼里,神经内科是多么的无关紧要。
对于唐伯强而言,2周的时间确实学习不到什么东西,有的只是他留下的几份令带教老师印象深刻的病历。因为在出科时,带他的方老师就是因为这几份病历而给予唐伯强很高的评价,而这评价令负责实习生工作的张老师很为难。说实话,在张老师眼里,这组学生对神经内科的实习十分马虎,所以准备痛下“狠手”。但方老师拿出的“证据”却令张老师不得不改变初衷,唐伯强在无意中帮了这次神经内科小组的同学一把。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