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齐侯复仇(一)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

  齐国作为西周分封的大国,濒临东海、幅员辽阔。

  据说当时周武王为了酬谢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公族,大行分封制度,首封身为师傅、相国、岳父的姜尚于营丘,国名为齐。因国君为姜姓,故又称为姜姓齐国。

  太公姜子牙东去就国,近邻的莱子率军与太公争夺营丘。姜子牙至营丘后,采用分化瓦解感召等政策手段,很快平息了莱子,并因当地风俗,简化礼节而修政。发展工商业,利用当地鱼盐优势、风调雨顺的地理环境,让一个当时尚属偏僻的地域逐渐发展起来,百姓生活富足、人口大增,使齐国成为春秋的一个大国。

  齐国在诸侯中有了较高的地位,周成王曾在三监之乱后,曾下令于姜太公:“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由此得到征伐各诸侯国的权力。从此齐国在诸侯国中有了特殊的地位。这里的“五侯九伯”泛指天下诸侯国。可见太公姜子牙当时获得的权力之大了。

  其实周武王当初分封的姜姓齐国并不是最高爵位。在爵位等级: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之中姜姓齐国只是二等侯爵。

  周武王当初分封八个最高爵位公爵的国家到春秋时候,已经是寥寥无几了。

  分封的对象是周王室亲族,功臣,上古先贤,另有一些迢遥的部落。而最高等级的公爵国的分封却是着眼于崇尚古代的圣贤,给他们的后嗣封国的爵位最高。具体位一下八个公爵国:

  炎帝后嗣焦国,姜姓焦国(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郊区)。

  黄帝后嗣蓟国,伊姓蓟国(今北京市郊区)。

  唐尧后嗣祝国,祁姓祝国(今山东济南市长清县)。

  虞舜后嗣陈国,妫姓陈国(今河南省柘城县)。

  夏禹后嗣杞国,姒姓杞国(今河南省杞县)。

  商汤后嗣宋国,子姓宋国(今河南省商丘市郊区)。

  周文王的伯伯虞国,姬姓虞国,太伯和仲雍的后嗣封地。

  周文王的兄弟虢仲虢国,姬姓虢国。

  虞国与虢国的封地都是在周王畿之内。从周武王的分封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炎黄、尧舜、夏商的后嗣位置很高,自然要封为最高档级公爵。其次是姬姓宗族的晚辈,诸如:鲁国,燕国,卫国、晋国等等。齐国也属于这个侯爵等级之中,只能分封二等侯爵。这些公爵国到了春秋除了宋国、陈国外,大都暗淡出局。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姬姓诸侯的自恃其强,有野蛮掠夺土地兼并他国的行为,以及齐国拥有武王赐予的征伐权不能不说是其中原因之一。

  周康王时期,西周有一个重要举动,那就是周康王曾以珍宝之器分给齐丁公吕伋、卫国第二代君主卫康伯、晋国第二代君主晋侯燮和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可见在周康王时期,在诸侯列国之中齐国、卫国、晋国、鲁国已经是显赫一时的诸侯大国了。

  不过齐国也有走背运的时候。当齐丁公三世传到了齐哀公的时候,因受纪炀侯纪在周懿王面前进谗言被周懿王烹杀。

  这是齐国历史上的一个悲剧。齐国、纪国原本都是姜尚的封地,传说姜尚有两个儿子,便将自己的封地以兹水为界一分为二分给了兄弟俩,从此就有了齐国和纪国。但几代之后,两国之间已经失去了同根同族的亲情。因为齐国比较大,纪国相对力量薄弱,偶尔两国之间有了摩擦,齐国当仁不让,纪国便忍气吞声。

  不过纪国也有时来运转的时候。自从纪国国君纪炀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周懿王之后,纪国国君就不再想忍气吞声了。但如何能射出心里那支复仇之箭呢?

  纪炀侯拥有了周懿王这个女婿之后,有机会与周懿王近距离说话的机会了,他要向周懿王奏本,总不能说自己受的窝囊气的芝麻蒜皮这等小事,所以眼睛就紧盯着齐哀公对周王室的不敬方面。终于找到了一个复仇的借口。

  原来齐国到了齐哀公时期,由于国富民强,便开始自我膨胀了,不仅欺负邻国而且经常不把天子放在眼里。对周天子的朝拜也是有一搭没一搭,不怎么放在心上。而且齐哀公本身还不以为然,经常与周天子论比辈分。自以为辈分高、资历深。实际上是几个强大起来的大国诸侯共同的弊病,那就是对周王室的藐视。他们依仗自己的地盘大,人口多、国力强,便开始滋长了对是齐国历史上的一个悲剧。齐国、纪国原本都是姜尚的封地,传说姜尚有两个儿子,便将自己的封地以兹水为界一分为二分给了兄弟俩,从此就有了齐国和纪国。但几代之后,两国之间已经失去了同根同族的亲情。因为齐国比较大,纪国相对力量薄弱,偶尔两国之间有了摩擦,齐国当仁不让,纪国便忍气吞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