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宋庄公讨债(二)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祭足心上如压了快石头。他理了理思绪:明白了齐国为什么对姬突即位如此反感,说明齐国尚记得姬忽助齐伐戎的事。亏得姬忽当年拒婚,否则,宋国策划这桩簒政就会引起齐国当即出兵。当然姬忽的不幸也在于此。没有联姻齐国这样的中原大国。联姻陈国一个小国毕竟翻不了大浪。此一时的祭足即为姬忽当初的决定惋惜,又为姬忽的选择庆幸。如果是姬忽与齐国联姻,此一时齐国攻入,怕自己项上的人头不保了。

  3.

  鲁桓公派使臣公子姬柔去宋国,与宋庄公订期相会。

  宋庄公接见了姬柔,听姬柔说明来意。由于姬柔只说了鲁国国君希望与宋庄公相会,至于相会内容并无细说,宋庄公欣然应允。

  “既然鲁国国君有言相约,寡人当亲自到鲁国边境,怎么敢劳鲁国国君赶更远的路啊!”

  宋庄公尚记得当年四国会盟,他和鲁桓公上属于小字辈,而今各自坐定江山,重叙友谊,加深两国关系,携手中原大事,并不是坏事。

  宋庄公热情款待了姬柔,并一再表示自己一定不辜负鲁桓公的美意,按时赴约。姬柔顺利返回鲁国,回禀鲁桓公去了。

  公元前698年秋。宋庄公与鲁桓公在鲁宋边境的扶钟会见。

  两人相见礼毕,各自叙述四国会盟之后的国事、家事,别有一番亲近之情。寒暄之后,鲁桓公直切正题。

  “请上君到此一叙,是受郑国之托。上君扶持姬突完成即位大业,姬突心存感激,也是在积极报答上君。只是事不可做绝,情义尚可常在啊。”

  鲁桓公表明了来意,是为郑国说情,请宋庄公从长计议,宽以待郑。

  宋庄公明白了鲁桓公的会面之意,说话的声音也变得慷慨激昂,他说:“姬突深受寡人之恩!当初他就像一只鸡卵,寡人把他呵护于翼下,当初所答应的酬劳,也是出自他的本心。我这里有据为证。而今归国谋位成功,却翻脸不认当初承诺。寡人怎么能容忍一个忘情人啊!”

  “宋国对姬突的恩惠,姬突怎么能忘记呢?但考虑到姬突刚刚继位,府库空虚,一时未得履约。但迟早是要还的,不会负于他自己的承诺。只是要稍加宽容,此事寡人可以为其做担保人。”

  “如果说金、玉之物,以国库不足可为托辞。而三城交割,对他这个国君来说,只在三言两语之间即可搞定,为什么还要拖延?”

  鲁桓公见宋庄公不依不饶,就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姬突作为一国之君也是一个要脸面的人。他怕失守祖业而被列国诸侯笑话,并为郑国百姓所诅咒,所以愿以三城赋税替代交割。寡人听说郑国已经向宋国缴纳万钟粟米,可是真的?”鲁桓公有意提醒宋庄公。

  “那些粮食,原来也是姬突承诺之一,与交割三城没有关系。况且他姬突所许承诺,送到宋国的还不及一半。没等怎么样就变脸不想兑现承诺了,寡人还有什么指望呢?看来只有您鲁桓公才能帮助寡人索回他姬突其余承诺了!”

  鲁桓公满以为凭着自己的威望和与宋庄公的个人私情从中斡旋一下,宋庄公便会给自己一个顺水人情。至少也能给个面子少索要一些。这样自己也好对郑国有个交代。不成想这个宋庄公只认利益不认人情啊。鲁桓公发现自己不仅奉劝不成,反而被他宋庄公所钳制了。内心老大不高兴。

  两国国君焦点问题谈不拢,只好悻悻然分别。见面时候的满面春风,变成了相互冷漠告辞。

  郑厉公得知鲁桓公大驾出征却未果。未解决宋庄公的继续勒索。鲁桓公这棵救命稻草他还是不想放弃,于是又想了个办法继续让鲁桓公为其斡旋。

  郑厉公与祭足商议决定派遣大夫雍纠带上当年华督送给郑国的商彝鼎前往鲁国。同时也带上厚重礼物对鲁桓公的帮忙表示感谢。

  雍纠拜见鲁桓公,将商彝鼎摆在鲁桓公面前,对鲁桓公说:“这就是当年宋国送给郑国的旧礼,现在郑国国君不敢擅留,拜求上君代还宋国,以抵三个城邑的交割。并附加了白壁三十双,黄金二千镒,敬请君侯再帮助斡旋。”

  鲁桓公还是年轻,见郑国屡次信任自己。虽然知道宋庄公不好说话,也只好硬着头皮勉强答应下来。这一次有了商彝鼎鲁桓公似乎掌握了一个主动权。

  于是鲁桓公派人又约宋庄公在谷邱相会。

  宋庄公接到鲁桓公的邀请,也不拒绝。

  谷邱属于鲁国,鲁桓公这一次做了一把主人,为宋庄公一行热情安排食宿。并设酒宴款待宋庄公,希望这一次宋庄公能给自己一点面子。两人先是寒暄其他不谈郑国,彼此推杯把盏,酒至三巡,各自面部呈现酒色。

  鲁桓公觉得到了说话的机会。就先代郑厉公对宋庄公表示不安之意。然后将郑厉公转来的白壁、黄金如数转交给宋庄公。

  鲁桓公十分认真地解释说:“君说姬突所承诺没有兑现一半。寡人已经谴责了姬突的行为,姬突又倾尽国库尽力兑现了一些,请君收下。”

  宋庄公如数收下,让身边的人搬走,但并不致谢意。却问:“那么三个城邑什么时候能交割呢?,以国库不足可为托辞。而三城交割,对他这个国君来说,只在三言两语之间即可搞定,为什么还要拖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