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七国大混战(二)第2/3段
宋庄公吃了不联合鲁国的苦头,这次万万不敢怠慢。宋庄公决定助齐伐纪,讨好齐国以期望资助其联合防范郑、鲁联合大军。这是长远大计策,不可掉以轻心。宋庄公于是决定发兵车二百乘,以南宫长万为主帅,猛获为先锋,星夜赶往纪国助齐伐纪。
齐釐公急于打下纪都,几次挑战,纪国国君都按兵不动。纪武侯严守城门,不敢出战。
终于迎来了鲁国、郑国的救兵。有人来报说“鲁国、郑国二君各率自己的大军已经来到纪都,前来救纪。”
纪武侯登城而望,果然见到援军到了。心中兴奋不已,心想可是救星来了。赶紧安排开门接应。三国国君相见,让纪武侯感慨不已,这可是大难之时来相救啊。纪武侯感激发自内心,言语间已有泪水溢出。
三人商议明日出兵,共同对齐。
这一日,虽说天气还算晴朗,只是风沙极大。弥漫于空间的是浑浑噩噩的气氛和阵阵风声及风中裹着的沙尘。一种少见的肃杀气氛弥漫于纪国之郊。
两阵相对,旗帜猎猎,剑戟微动,寒光闪闪。几只乌鸦在上空盘旋,似乎闻到了血腥之气,已经等不及了要随时俯冲下来的一般。
齐釐公这一方显然并非是全部兵力。尽管齐釐公已经派人督促其余四路大军尽快赶往纪都。只是攻下城池的几路大军却行动迟缓,只是部分赶到。
由于拿下边境城池,诸多将士都在城中抢掠之中。甚至在享受战胜者的战利品。包括城中的纪人来不及带走的物件,还有来不及逃走的女人等。另外还要考虑留下哪一个将军和留下多少队伍来常住把守城池。所以赶到纪国都城一是慢,二是兵力大打折扣。公孙戴仲与公孙无知分别将卫军和燕军先派遣赶往纪国都城,而姜诸儿位于最北,所以赶往纪都的时间较长。公子姜纠在管仲的督促下,快速向纪国都城赶来。所以面对三国合并一起的阵容,齐釐公显然是弱了一些。
鲁桓公、郑厉公、纪武侯三国联军集中于纪都与齐釐公的齐军相遇于军前。
鲁桓公与齐釐公这是战场上翁婿相见,必须首先讲个礼节。
鲁桓公坐在黄盖车里,让让御仆向前列于三君之最前,向对面喊话。鲁桓公说:“纪国与鲁国是世代姻缘,知道得罪于齐国。寡人来此并非与齐国交恶,而是特意为纪国请赦。希望齐、纪两国勿动干戈、重修于好。”
鲁桓公给予表白子并非是惹齐釐公不满的,而是来调停齐纪之间矛盾的。
齐釐公让前面的军士闪开一条路,让出齐釐公的黄盖车。
实际上齐釐公见到鲁桓公赶来援纪就怒从心头起,他大声吼道:“我齐国先祖哀公为纪侯所陷害,死于烹刑;这事你知道吗?到现在此事已过八世未报此仇。君助其亲,我报其仇,今日之事,只有刀戟相见,别无好谈。”
“如果君只想一战了结,那寡人只能支持纪国保卫家国社稷了。望君别怪小婿无礼了。”
鲁桓公见劝说再三无济于事,即命公子姬溺出战。
齐釐公派出公子姜彭生接住厮杀。
两个战车奋力向前,两车战将长刀大戟相见。
姜彭生有万夫不当之勇,鲁将姬溺如何敌得过?几个回合下来姬溺便显得力气不佳。鲁国副将秦子、梁子二将,并力向前,三乘战车却难敌姜彭生一乘战车。连战数个回和未能取胜。卫、燕二主将见鲁军三打一,不公平,二将也前来助战。于是两阵之前,几乘战车混战一团。
四国国君都在看着齐、鲁阵前的交战。郑厉公在一旁观战,不仅计上心来,他不派战将前去阵前交战,却在暗地里用兵合攻。郑厉公不像鲁桓公那样明打明斗。就在两阵之前鲁将与齐将刀枪相见的时候。郑厉公派出原繁和檀(tán)伯二将,隐蔽从左右迂回直攻齐襄公老营。
纪武侯见齐、鲁公开始决战,自己的军队不可袖手旁观。于是派其大将前来助战。一时间两阵之前杀做一团。
齐釐公正在观阵,忽然来报,郑军已经迂回后方。齐军立刻乱了阵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