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七国大混战(二)第3/3段
这时对方三军见齐军力不能持,便擂鼓鸣金,齐头并进,杀向齐军阵营。齐军四面受敌,而且形成合围之势而一起攻击。只见敌军四面杀将出来,齐釐公方感觉应接不暇。
鲁桓公一方三国,见齐军阵营紊乱,不失时机地出兵。一时间杀声四起,纪国、鲁国、郑国三国大军包剿而来,六国车兵,混做一处厮杀。不再有明晰的两大阵营了。
卫无大将率领,敌军阵前即乱作一团,卫师首先溃败。燕国将领虽说也算经历过与戎狄作战,却没有见过这种多国大战,甚至没见过这等场面。只见各方战车横冲直撞、刀枪林立,血肉横飞。燕将又见卫军已经乱了阵脚在纷纷后撤,自知自己的兵车步卒难敌三国大军冲杀,所不敢陷入其中决战,忙指挥后撤佯装兵败远离战区。
此刻齐釐公已经是孤军作战,被三国大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公子彭生身中多箭,彭生手扶伤口不敢恋战,急急回辕,寻找齐釐公。
齐釐公在三面受敌,仍镇静自若指挥齐军撤退。纪军、鲁军、郑军三大主力奋力杀来,众齐军保护着齐釐公的黄盖车后撤,三军紧追不放。三国弓弩手跟踪齐军中黄盖车,自知是齐釐公的战车,虽然人够不上,但众多弓弩高手纷纷瞄准黄盖车并向齐釐公射来。虽然没能射中车中的齐釐公本人,黄盖车的轮辐却连中多箭,一时难以拔出,将黄盖车制误住。御仆驾车,调动四匹烈马虽然卖力气拉车,车轮却难转动,几匹马吃力地拉车只是拖着制动般的车轮,艰难前行。几个军士干脆上前帮助推车,一时间形势危急,齐釐公也有些慌了手脚。
眼看三面大军即将形成合围。郑、纪两军一旦形成铁臂合围,齐釐公将在劫难逃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一队人马杀将出来,这正是公子姜纠的队伍,为首的却是召忽、管仲二将。在管仲令下,先是箭矢纷飞,都瞄着围堵齐军撤退的纪军和郑军。这样抑制了两军对齐军的合围。随之二将兵分两路迎敌杀去。姜纠赶紧驾车赶到父公的黄盖车前,将齐釐公搀上自己的车上。在管仲、召忽、公子彭生、连称等大将一边搏杀三国劲敌,一边做掩护,让齐釐公逃出了一劫。
虽然齐僖公获得逃生,但齐军却被三国大军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公子彭生、连称等大将都身中数箭、流血不止。
就在齐军撤退之际,南宫长万率领的宋军到了。未能立营便参战。而且刚入战场就腹背受敌,南宫长万见势不妙,齐军撤退,三国大军纷纷围向宋军,不得不边打边撤,大败而去。
鲁、郑大军会同纪国军队见诸国纷纷逃窜方才打扫战场鸣金收兵。
各国收拾残兵,分头回国。
齐釐公这次在纪都大败,差点被三国大军生擒,想来也十分后怕。好在有管仲、召忽协姜纠赶到,才使齐釐公得以摆脱困境。实则受惊不小。当世子姜诸儿赶到,正是齐军败北之时。齐釐公大骂世子姜诸儿率兵迟缓差点葬老子性命!让姜诸儿十分懊悔,至此不敢离开齐釐公半步。
此一次战役,虽然没有灭掉纪国,却占领几个纪国边境城邑。纪国却没有能力反扑。也算是齐国在战败中也有小胜。这种小胜为后来齐国灭纪奠定了重要基础。
齐釐公一路颠簸、惊吓,回到临淄,仍心有余悸,没有能灭纪回顾纪城的失败仍愤愤不平,发誓说:“有我无纪,有纪无我,我齐国与纪国决不可两存!”
纪武侯,留下鲁、郑二君逗留三天,设宴款待,对各路军士皆重加赏犒。
想到二君来的正是时候,解决了纪国之围,助长了纪国之气。千恩万谢,道不尽内心对二君的感激。
两国大军即将回国,纪武侯依依不舍,一直远送到出城三十里,才洒泪相别。
由于郑厉公与自己并肩援纪,并完成了保住纪国社稷的目的。鲁庄公觉得也不枉费心计救郑,于是心下里对郑厉公有了好感。郑厉公也知道与鲁国搞好关系的重要性。第二年郑厉公有约见鲁桓公来郑国的武父会见,两国国君洒血为盟,加固了鲁国与郑国的缔盟之好。
自此中原已经明确形成两大势力:鲁国、郑国为一派,宋国、齐国为一党。其余诸国皆看自己的利弊而选择自己的取向。实际上也是看那个大国靠近自己,否则便会在顷刻之间被临近大国吃掉。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