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淇河悲歌第3/4段
但急子并没有为此犹豫。
“即为人子,孝是大节;而从命方为孝,哪有不复命之礼。既然父亲欲舍其子,我又能去哪里呢?”急子早已心灰意冷,尤其是母亲死后,见父公与宣姜一步步紧逼自己,早已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他此一行要向世人阐释自己的坦荡与无所顾忌的情怀。半天急子安抚姬寿说:“好在,如果哥哥去了,尚有仁弟在世,有朝一日可以为哥哥说明冤情。”
姬寿抱头痛哭,他为这个愚钝而晓大义的兄长而难过。
姬寿不想让一个正直善良的兄长被谋害。于是这个夜里,他百般劝阻急子,放弃领命,自顾逃生,只是急子只认父命不能违,不可以因为怕死而不从命。
姬寿深深理解这个急子的固执原因。虽然生活在同样的家庭,但是他对母亲在急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刁难与无理深恶痛绝。尤其当宣姜与姬朔动了杀急子之心后,他不仅对母亲、弟弟以及父亲都有发自内心的一种厌恶与愤恨。在他逐渐成熟起来的时候,他对卫国大局失去了自己的信心和勇气,他知道急子之死,随之而来的是姬朔与自己的较量,不达到目的姬朔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哥哥的深明大义必定永垂青史。”
姬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想的:这个急子哥哥是一个仁义的化身,他此一去必死无疑。到时候父公立我为嗣(sì),我怎么能在人间留得清白,去做这个世子。既然子不可以无父,弟不可以无兄,我何不替兄赴死,到那时候急子可以不死,父公得知我死了,如能醒悟自己,保住急子之位,自己死的非常值得。
于是姬寿就命身边人弄了些酒菜,说是与兄饯别。两人心里都知道那是生死之别。所以急子没有推迟。
姬寿斟满一樽酒,泪水已经滴进了酒里。
“既然兄不违父命,此一别将是你我永久别离。弟很痛心,弟实不愿失去仁人志士一样的好哥哥。此一樽当是弟弟的践行酒。”
急子接过酒樽口中说了一句“谢仁弟送行”便一饮而尽。
姬寿便又斟满一樽。
急子见状,赶紧推辞说:“哥哥要赶路,不可以多喝。”
姬寿蔓延泪水又把泪水洒进酒樽中,对急子说:“此酒已经不是醇酒了。”
“弟弟的真情在酒中,就让弟弟的真情伴我。”
急子立刻接过了酒樽,又是一饮而尽。
姬寿便斟满第三樽酒。急子忙按住姬寿的手说:“好弟弟,哥哥有事在身,万万不能再喝了。”
姬寿便给自己也斟满一樽,与急子碰杯。
急子无奈只好又饮下这樽酒。
兄弟两人都知道这是生死之别,是人间与地狱的擦肩。姬寿自由自己的打算,他想着自己与姬寿相处的日日夜夜,就要给急子唱上一段,急子听后更是悲痛难忍。当姬寿再敬酒,急子也忘记了推脱。
他们兄弟二人就这样哭着唱着,他们笑着痛着。不过姬寿多了一个心眼,他自称自己酒量不足,让急子多喝,快到天亮的时候,急子已经烂醉如泥。
姬寿仍然清醒,他扛起白旗,自己到了码头,说父公临时有变,由姬寿替代急子前往,于是船队开拔。这个姬寿要用自己命来换仁兄的命,要用自己的死来唤醒父公的觉醒,来警示母亲不要再做恶,来昭示弟弟人生宁为大仁大义而去,不为贪图权力享乐富贵而活。
淇河之上那个小舟上白旗招摇。洁白而迎风飞扬,像一朵圣莲花绽放在河面。那分明是姬寿那净化了的灵魂象征。几十个船只跟随其后,船上的人们还不明白那个白旗就是走向死亡的标志,也昭示着姬寿的灵魂走向天堂。
急子从醉酒中忽然醒来,发现身边的白旗不见了,赶紧起身,就有姬寿留下的身边人传达姬寿的话:“急子的事情有姬寿做了,不劳他了,让他好生活着。”而且还将姬寿留下的字条转交给急子。
急子展开来看见有八个大字:
弟已代行,望兄速避!
急子立刻泣不成声,他嚎啕、哽咽着、喊叫着:“寿子——我的好兄弟,你不能那样,你还年轻,要死也不能让你去死啊!呜呜——”
急子忙叫来快船,下水追赶,急子远远望见那个挂着白旗的船,恨不能一下子赶到船前,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好这个好弟弟。
然而一切都已经迟了。那个挂着白旗的船只渐渐靠岸了,急子喊破喉咙也是枉然。小船到达了指定地点莘野,岸上被姬朔调教的那些刽子手,早已磨快了长刀短剑迎接姬寿了。
小船刚刚靠岸,杀手们一拥而上,冲进那只插着白旗的小船。见川中贵公子模样的只有姬寿。立刻冲上去将姬寿按倒在地。
“你就是世子姬急子?”
“正是!”
“对不起了公子,我们需要你的人头请赏。”
说完手起刀落,姬寿的人头就被姬朔豢养的杀手砍了下来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刁难与无理深恶痛绝。尤其当宣姜与姬朔动了杀急子之心后,他不仅对母亲、弟弟以及父亲都有发自内心的一种厌恶与愤恨。在他逐渐成熟起来的时候,他对卫国大局失去了自己的信心和勇气,他知道急子之死,随之而来的是姬朔与自己的较量,不达到目的姬朔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