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楚文王伐申(二)第1/3段
2.
熊赀的父亲楚武王去世,熊赀继位,号为楚文王。
楚文王继位后,开始从丹阳迁都郢都。让自己从距离上更靠近了中原。从地理位置上虽然看东不过汉水,南不过蛮河。在楚武王中期,楚国就占领了位于丹阳东南的郊郢,作为渡汉水东征的基地。楚武王后期灭了罗国、卢国、鄢国等,原为鄢国国都的郢地为迁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汉水以西丹阳而东进,实际上这只猛虎心里的目标早已瞄准中原。退有汗水进有汉东的多个附属国领域,为后续对中原的长期植入打造了一道保险、多条渠道。
楚文王受过良好教育,在楚武王熊通的安排下,寻能人指点,向高人学艺,文韬武略都有所攻习。为了让这个太子能有更远大抱负,并指定为武王创造了荆尸阵法的保申作为熊赀的太傅,协助其成长。
熊通可谓是精心打造了太子的未来。然而成长的过程并不是那么简单。年轻的熊赀却不是那么好调教的。熊赀从茹邑那里得到了一条名字叫“茹黄”良犬。“茹黄”通人性,善猎野兽,让熊赀喜欢的不行。又从宛邑那里得到了宛邑制造的锋利箭矢。同样的弓力竟能穿过更深的树木,更不用说作战和狩猎,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两件宝物使熊赀爱不释手。
两样宝物的到手把个熊赀喜幸的不能控制,于是他带上“茹黄”良犬,带上宛邑制造的利矢,去云梦山狩猎一去就是三个多月,国事置之不理。还有一次,熊赀得到了一个叫“丹之女”的美女,宠爱无度。每日在宫中倾尽鱼水之欢,一年不理朝政。
太傅保申找到熊赀说,大王要我给太子做太傅并占卜是吉兆,而今大王出征外地,国内大事委于太子。可是太子贪图美色,整年不理朝政,已经有罪于楚国,请太子受罚。
“学生一惊不是孩子了,可以改过,请师傅免罚吧。”熊赀狡辩说。
“臣受命于大王,不敢违抗,如果太子不肯受罚,就是违抗大王的命令了。臣宁愿得罪世子也不能违命于大王。”
熊赀见狡辩不过太傅,无奈只能表示敬诺。
熊赀顺从地趴在地上等待太傅的鞭笞。按照常理太子就要挨鞭笞100下。保申就把50根细藤条捆成一捆,在太子身上比划了两下,就代替了刑罚100鞭。
“请太子起身吧,刑罚完毕。”
熊赀冲着保申乐了。
“这样表演一下,不痛不痒的,惩罚和不惩罚有什么区别啊?”熊赀问保申
“臣以为君子受鞭刑为辱,小人受鞭刑为痛。现在太子不以为耻,还说痛不痛的,老夫的刑罚对太子来说还有什么用呢?这都是老夫的无能,老夫真的调教不了你这个太子了。”
保申说完抹去脸上的两行热泪。快步走出门去,走到水井前,仰面叫到:“大王啊,请赐予我死罪吧,我对不起楚国,无法教育太子。”
说完保申就要纵身下跳。熊赀见太傅要自杀,赶紧尾随其后,拦腰住了太傅。表示自己认错了。
熊赀当着太傅的面折断利箭,杀死了“茹黄”,还打发了丹之姬,从此攻读兵法,料理国政,当楚武王驾崩时,熊赀已经对国政驾轻就熟,可以挑起大梁处理国事了。所以楚文王顺利接管了楚国。
这也算是楚武王的一个长远战略吧。
实际上保申非常清楚,自己这个太傅是骑在老虎身上谋事。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啊,太子随时登基继位,如果他像对待一般孩子那样真打真罚,就会在太子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一旦大权在手,他这个老师就会朝不保夕了。
古今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你希望他好,当他不理解你的时候就认为你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