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楚文王伐申(二)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熊赀顺利继位,按理保申也应该顺理成章地成为令尹。只是楚武王在位五十一年,熊赀即位已经是人到中年了。而保申在熊赀即位的时候已经垂垂老矣,加上重病缠身,难以支持这位新王勤政了。

  保申是申国人,当这位太傅临终之前,楚文王亲自莅临安抚。临别只问保申有什么遗愿,保申想到了落叶归根,希望自己能埋葬到申国的土地上。

  “老朽从申国来,四十余年为楚国做事,再也没有回过申国,我真想能回到小时候的故里,在看看那里的亲人和那里的土地。我死了只希望望能埋于故土,灵位能归于宗祠。”

  保申说完合上了双眼,泪水却从眼角中溢出。

  至于楚国的事,这位太傅什么都没有说。是不是对楚文王已经有了信心,确信他能掌管好这个国家。抑或是他已经把自己的浑身解数都传给了这个太子,可以撒手人寰了。

  楚文王难过地诀别了太傅,伴随自己半生的老师。就吩咐人去申国,要申国派人来楚,两国共同为保申发丧。

  他要兑现保申的遗愿,让保申魂归故里。当然,楚国也完全可以送保申的遗体归申,但楚文王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通知了申候,当然楚文王的心里也许是别有企图。

  3.

  申国之君接到楚国的使臣的信件,心里很矛盾。想你楚国国君凭什么来对我申国下命令,如果是协商我还不一定答应你呢,信上显然不是协商的口气,真是岂有此理。他保申是你楚国国君的太傅,可不是我申国国君的太傅。但又一想,楚国很强大得罪不起。于是就表面应承下来,然后就遣人告诉保申家族的后人,保申家族在申国朝中并无重臣,家族筹集遥远路途的打点也不轻松,这事就搁浅下来。

  楚文王就是要挺进中原,这事就成了他的一个借口。

  熊赀继位的第二年。这年冬天,楚文王决定举兵北上讨伐申国。

  他率领的楚军中也有与楚国示好的巴国军士。虽然巴国处于楚国西南,与楚国相距甚远,但由于楚国的强大其威慑力早已让巴国忧心忡忡,唯恐被楚国讨伐。趁楚国顾及不暇,巴国首领派人与楚国君示好,并送楚国厚礼。对楚文王来说,那是不战自降。于是楚文王就命令在讨伐申国的时候巴国军士相随作战。

  这对远在西南角落里的巴国有些为难。小小的巴国从大西南来到郢都已经是跋山涉水、千里迢迢了。再伴随楚文王赶几百里路去讨伐申国长途跋涉,人吃马喂消耗更不必说。

  但对巴国来说,既然自认是附属国了,自以为是与楚国建立盟国关系了。楚文王决定的事情当然不好马上拒绝。于是巴国只能疲于奔波地从属楚军。

  楚、申之间有个邓国。楚国伐申,必须假道于邓国。邓与楚为姻亲,当时的邓国国君邓祁侯是楚武王夫人邓曼之弟,楚文王之舅。楚文王的内心世界是挺进中原,申国、邓国都在其兼并的计划之列。但是对邓国一时尚无口实。

  楚文王引兵过邓时,有人进谏邓祁侯说:楚文王假道伐申,实则有并邓国之意,不可不防。

  邓祁侯不以为然地说:“楚文王是我的外甥。”

  邓祁侯外甥、朝中为大夫骓甥直言相劝:“楚国已经将南方汉东诸国兼并为附庸,现在正是虎视眈眈面向中原的时候,邓国是楚国面向中原的必经之地,楚文王必然是兼并邓国直扑中原。舅父不可不防啊。”

  邓祁侯还是摇头。他说:“楚国强势多年。周边诸侯被其兼并不计其数,为何我邓国能安然无恙,就是因为楚国与邓国是姻缘关系。如果凭国很强大得罪不起。于是就表面应承下来,然后就遣人告诉保申家族的后人,保申家族在申国朝中并无重臣,家族筹集遥远路途的打点也不轻松,这事就搁浅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