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桑基鱼塘第2/2段
刘梅娘神秘的笑了笑,“这你就是你目光不够长远了。咱们这个鱼塘不完全是用来给自家养殖用的。这里水质清澈,养出来的鱼必然也是鲜活肥美的。对于垂钓爱好者来说,这必然是一个垂钓的好地方。”
“如果咱们的鱼塘经营得并不那么理想,那么我们可以改变策略,将这里变成一个垂钓胜地。”刘梅娘眯缝儿了一下眼,说道。
刘梅娘的打算是好的,但是张季寒却并不怎么看好这个计划。
养鱼这件事以前柳河村的村民也不是没有想过,但是基本都以失败告终了。
一来养鱼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二来它前期投入的成本比较高,不是说找个池塘把鱼往里面一丢就完事儿了的。寻常人家也无法做到那么大的资金输出,更何况收益也是不定的。相较之下,更多的人会选择老老实实的种地。
贫富差距很大,富裕人家圈地,让农民成为佃农,成日里就等着收成,并不愁吃喝,从而也不会想到去养鱼。
“就咱们村儿的李大妈她男人,之前就试过养鱼。”张季寒说,“李大叔可是赔了不少钱。那阵子李大妈见人都不打招呼了,多半是脸上没光。”
刘梅娘几乎能想象得出李大妈脸上的表情。她在脑海里搜索了一下原主的记忆,发现几年前确实是有这么一件事情发生。
当年李大叔找到了一片池塘,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抽了,回去和李大妈嚷嚷着要养鱼。
李大妈原本是不同意的,可她的再三劝阻也没能起作用。最后被李大叔一句“到时候鱼长大了拿去卖,那赚的钱可比种地多了几倍都不只。”给说服了。
那片池塘就在柳河村的南边儿不远的地方,池塘的面积不小,水质很好,池塘也挺深的。还挺适合养鱼。
原主有时候会去池塘边坐一坐,吹吹风。
于是李大叔采买了一批鱼苗投了进去,操办得看起来也挺像那么回事儿的。也是自从李大叔整起了鱼塘之后,那一块儿地都被李大妈用篱笆围起来了,上面还挂了一个木牌子,上面写着“禁止垂钓”。
李大妈和李大叔都是粗人,根本就不识字,这四个字还是专门托人写得。
周围都是街里街坊的,看到这样的牌子心里也不太想搭理这对夫妇。总把人想得那么坏。
中间的养殖过程原主的记忆里就没有什么了。
只是后来的某一天,原主刚出村子就问到了一股鱼腥的臭味儿。她皱着眉头顺着味道的源头寻过去的时候,便在那鱼塘旁边看到了蹲在地上哭得昏天黑地的李大妈,还有那满池塘漂浮起来的死鱼。
原主被眼前的场景镇住了,那股子鱼肉腐坏的臭味儿一阵一阵的往刘梅娘的鼻子里钻。她看了几眼,就转身跑走了。再在那里待下去怕是要吐出来。
腥臭味儿在柳河村的空中飘荡了近三天才被一阵暴雨给清洗干净了。
出了这样的事情,那片水质极好的池塘也算是彻底报废了。没人再去那里乘凉,等着水体自己净化。
很长一段时间里,走到鱼塘那边都还是能闻到一点难闻的味道,那块儿的地也像是被腥臭味给腌入味儿了似的。
李家夫妇因为这件事情赔了不少钱,亏了个血本。原主每每路过他们家的时候,总能听到里面传来的一声声喊叫,话语也很是粗俗,原主完全不能入耳。
从那之后,原主也就习惯绕着李家走了。
李大妈是个很喜欢斤斤计较的人,那天原主出现在池塘的时候,她觉得对方就是来看自己笑话的。
所以一直都看不惯刘梅娘还有张家的一家人。到现在也依然是这样。
刘梅娘仔细的想了想李大叔养鱼失败的原因,很快就清楚了。
那片池塘里有自己的一个小生态系统。李大叔把鱼放进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是那鱼苗的数量实在是不小,而且都是一个品种的鱼苗。
鱼苗时期还不是很明显,等鱼慢慢长大之后,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池塘很深,李大叔采买的那批鱼苗都是生活在靠近水面的地方的,下面的空间没有被完全的利用到。以至于鱼全部堆积在一起,堵得简直跟首都的地铁有得一拼。
而且池塘并不是一个合理的长方形,而是一个圆形。虽然阳光照射着,还有水草能够提供氧气,但是跟鱼群所需的氧气相比还是不够用。
李大叔一直都关注着他的鱼,却并不在意池塘本身的状况。水草在池塘里疯狂的生长,造成水草过多,吸收了水里大量的氧气。水草生长环境不利,接连死去。可死去的水草又对水体造成了污染。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