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王朝末路 第二十九章叔子的回忆(一)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各州郡县春耕终于结束,可是最新法令却引起一阵骚动,百姓们有自己庆贺收成的方式,如今却被国府一起取消了,这难免失去了不少趣味,毕竟黎民百姓不似那些官宦,他们闲暇时节可以前去狩猎、射箭,有的可以找三五好友对弈、评史等等,百姓们现在就只能端坐在家里,等青苗长出来后去地里除杂草、抓害虫,这样的日子终归有些索然无味。

  杨叔子可不管那些,在杨叔子看来,百姓们也可以在闲暇时候找人对弈等等。

  可他算错了一点,那就是普通百姓又有几个会对弈,又有几个识字的,识字的不是为成为各仕宦府上做幕僚做准备就是在为成为游学士子打基础,期望有一天自己的名声可以上达天听,进而入朝为仕,这也是杨叔子变法引起的,变法前众士子唯恐入朝为官,现在却挤破头皮地想进来,他们觉得那些老贵族已经彻底服软了,不会再出来把持朝政。这些士子的想法不错,可惜杨叔子早就说过非大才不用,再加上削减了许多无用官员,因而现在想做官可真是千难万难了。

  杨叔子依旧每日早早起来,站到院里默默回想一番新法令,想一想是否还有需要补充的,然后回到屋里,吃一些老管家端来的饭食,就开始给杨进讲书,约刚到辰时出门去昭华殿上早朝。

  说来近来倒是并没有什么需要他去积极处理,所以闲暇了许多,这些时间里他开始认真教杨进读书,杨进也聪慧,虽然达不到孔老夫子说的举一隅以三隅反,也差不了多少,每每至此,杨叔子总是耐心讲解,直至他真正懂了才停下。

  天气已经彻底回暖了,气候温润,一切都显得惬意而舒服。杨叔子也终于放下了怀里的铜炉。

  梓华自上次莫名其妙地匆匆离开后就一直不曾出现了,杨叔子突然有些想他,但至于是想念梓华的人还是他的美酒,这就不得而知了。

  杨叔子端着酒盏站在门口,酒盏里的清酒越喝越觉得难喝,不禁间有些惆怅地叹了一声“还是‘阅阳酒肆’的酒好喝”,转身回到屋里,看着坐在席子上的杨进摇头晃脑地背书,情不自禁又想起了自己在山上学艺的情景。

  杨叔子八岁的时候,有一天正跟在母亲身后扫着门前老树上落下的枯叶,这是他与母亲、琴姨能安然度过这个冬天的依托。突然,旁边过来一个身着道袍的老者,这人说是老者却也不是很贴切,他挺直的身材并不像老人,只是脸上的一道道刻痕也不像年轻人能有的,尤其是那一双眼睛,犹如鹰隼一般锐利。

  道士看到杨叔子后突然“咦”了一声,走过来一把抓住小杨叔子的左手。那时流行摸骨看相,杨叔子的母亲却并不是很相信这些,她觉得这是方士骗人的行当,所以她的眉头一皱,就想斥责道士。

  道士却已经放开手,左手捋着下巴上的那一撮山羊胡须,口里说着:“真是难得的一个贵人。”

  虽说杨叔子的母亲不甚相信摸骨看相,可是哪个母亲会不喜欢别人夸赞自己的儿子呢?于是她也再没说什么。

  道士继续看着杨叔子,杨叔子也看着道士,丝毫没有胆怯,他害怕这老道士像前日来的泼皮一样想欺负母亲,那泼皮还被自己一石头砸破了脑袋,今日如果这老道士敢伸手,他不介意再砸一个。

  道士显然不知道这个小娃娃心里的想法,良久,只听得他又说:“可惜可惜,面有煞气,若遇良人,则贵不可言,虽不能高高在上,也相差无多,可是这位良人只怕难寻哦,若无良人,只怕……”

  道士摇了摇头,转身就要走,杨母急忙问:“道长,您说这孩子会怎样?”不信不代表她不怕,杨叔子父亲早逝,是她一个人含辛茹苦地照看大的,她立志要让杨叔子做一个有用之人。

  道士看着杨母,思虑良久,突然说:“夫人若是放心老道士,贫道想带他去山上学习。”

  杨母一愣,转而又笑了:“好,只是容许我今夜为他准备一点东西,明日再行出发吧。”

  道士点点头,算是答应了。这一夜杨叔子看着母亲忙里忙外地为自己收拾着包袱,眼睛里不时有泪花翻涌,可是一滴眼泪都没有流出来,她收拾了一夜,其实只是一点东西,她知道这种云游道士既不会骑马也不会驾车回去,只能靠两条腿,所以她没有给杨叔子装太多东西,只装了一件厚麻衣,一张用仅剩毫没有胆怯,他害怕这老道士像前日来的泼皮一样想欺负母亲,那泼皮还被自己一石头砸破了脑袋,今日如果这老道士敢伸手,他不介意再砸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