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王朝末路 第三十一章欲建学宫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杨叔子躬身行礼,桓冀摆摆手,示意他随便坐。杨叔子跪坐到案几前的席子上。

  “我也刚好要好你,你就来了。说吧,什么事?”桓冀心情似乎不错。

  “皇上先说吧。”

  “嘿嘿,我找你是私事,但我知道你找我一定是公事,说吧,是不是又有要让我去做的事了?”

  “臣哪敢让皇上去做啊,”杨叔子笑道,“臣只是觉得历朝历代想要富强,就先要有各种人才,譬如齐桓公时的管仲,秦孝公时的商鞅,汉朝时的董仲舒等等,天下人才本就不多,杰出者更少,这些人倘不能为朝廷所用,那可真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桓冀点头:“是啊,不过我颁布求贤令后只来了先生一人,却是再无有办法了。先生今日既然提出来了,想必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些人才为朝廷所用了,不妨说说看。”

  “皇上,春秋战国时齐国之所以强大,全在于稷下学宫,稷下学宫声名远播,吸引来了一大批人才,这些人或多或少都为齐国做了一点贡献,这些贡献甚至都没人察觉,但却影响深远。”

  桓冀细细思量,他自然明白杨叔子为何说这话,当年并不是他关的太学宫,而是他的父亲代宗皇帝,完全是因为有人进言说太学宫花销太大,而且那些个士子一点用都没有,不是吟诗作对就是下棋喝酒,一个个都是酒囊饭袋、沽名钓誉之人,腹中没有多少墨水,却要让国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供着他们,代宗皇帝听后觉得有道理,索性就直接撤销了学宫,驱散了学生,从此太学宫就彻底消失了。

  杨叔子看桓冀在思索,又说:“皇上,太学宫本来由太常卿管辖,可是如今黄公辅擢升了太子少傅,太学宫算是彻底无人管了。皇上可听说过每年重阳佳节那场盛大的辩论,皇上知道,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立政思想,不管是秦国时的法家,还是汉朝时的儒家都是,为何他们展露了头角,因为他们适合这一时代,其实他们的皇帝并不知道什么思想适合什么思想不适合,完全是因为属于那一家的学士介绍的。古有毛遂自荐,自荐的前提是他要有机会,如果没有那个机会,他又有何办法露出锋芒呢?皇上,太学宫就是给他们这个机会,是能人还是庸人一看便知。”

  桓冀听得杨叔子的一番话,觉得甚有道理,不禁点了点头,说:“我一直记得这是先帝所立,恐难更改,可转而一想,我与先生已经更改了不知几多,就算再改一二又有何妨。好,这事就交给贺必先去做吧,连日来辛劳,先生好好休息一下,还有得要忙,我也相信贺必先能做好这事,要是他连这般容易的事都做不好不如直接辞官回家好了。”

  本来杨叔子听得皇上同意兴建学宫,心里不禁为天下士子觉得开心,可皇上后面的话却让他有些不高兴:“皇上,兴建学宫绝不是简单的事啊,可能赵国国运都系在上面,怎能说是简单之事呢?欲要重开学宫,先得择良辰吉日动土翻新学宫,然后广发告示,告知天下人,以虚怀之心祈求有学之士前来。这都是大事啊!”

  桓冀被杨叔子说得一阵愣神,连忙点头应是。杨叔子这才缓和了许多,又说:“皇上,臣想趁暂时闲暇前去亲自督导学宫的一切事宜,旁人臣实在难以信任,学宫如若兴办顺利,则赵国就不会缺乏有识之士,此正是万世之基业。”

  桓冀听后无奈地摇着头:“罢了罢了,你呀,说来说去就是放心不下,想自己去,好,我应允了,不过千万保重身体,我不能没有你,赵国的黎民百姓也不能没有你。”

  杨叔子躬身应是:“谢皇上关心,臣谨遵皇命。”说着就要起身离开。

  “已经要离开了?你的事说完了,我的事可是只字未提呢。”

  杨叔子看着桓冀,要不是他提醒还真的忘了。

  桓冀上下打量着杨叔子,看得杨叔子一阵愕然,皇上今日这是怎么呢?

  “先生今年几何呀?”

  “三十有一了。”杨叔子觉得莫名其妙,皇上还会关注臣下的年纪吗?

  “哦,”桓冀点点头,“可曾迎娶啊?”

  近来到底是怎么了,这皇上问的话竟和梓华问的一模一样。“未曾。”杨叔子认真回答着。

  “好,”桓冀突然一拍手,“当真是好事啊,来,我带你见个人。”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