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探花第3/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就在这次放粮后,罗泓做出了在绥水县最大的政绩。

  罗泓每日都带着人去田间查访,一番调查后,他发现绥水县虽然年年歉收,土壤却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贫瘠。

  在问过一些土生土长的农户后,罗泓才知道绥水县之所以年年歉收,是因为绥水县经常遭旱,最严重的的时候这些农户好几个月都见不到雨点。

  找到了歉收的根源,罗泓立刻着手寻找解决对策。他度过了一段衣不解带的日子,终于在翻遍了各种农学书籍后,找到了解决方案。

  罗泓决定鼓励农户们种棉花。

  棉花喜热耐旱,水分需求不大,不宜生长在渍水的环境中。而且绥水县的土壤虽然算不上是肥沃,但是绝对不能称之为贫瘠,这样一来也能满足棉花生长的养分。

  罗泓的父亲罗振业虽然是个秀才,但是家里却很清贫,为了交儿子读书的束脩,罗振业亲自下田劳作,罗泓的母亲也每日做绣工贴补家用,罗泓有时也会帮助父亲做一些田里的活计。

  两人并没有辛苦太长时间,儿子就中了探花。

  所以罗泓对农活并非是一窍不通的。鼓励种棉花的政令颁布后,他每日亲自下田劳作,与农户们同吃同住,连县衙里的公务都挪到借住的农户家去做,可累坏了那些两头跑的衙役们。

  努力总会有回报。在罗泓提倡种棉花的第一个秋天,绥水县迎来了久违的丰收。农户们欣喜若狂,年纪大些的人竟然激动得落了泪。

  趁着丰收的喜悦,罗泓颁布了第二个政令。

  官府鼓励开荒种棉花,但凡参与开荒的民众,县衙均按户给予补贴。

  政令一出,绥水县的乞丐们全都跑去开荒了。

  而绥水县产出的这些棉花,都由绥水县第一巨贾钱家垄断收购,销往其他州县,钱家又赚了个盆满钵满。

  在这之后,钱家彻底向罗泓投诚,甚至还将自家嫡次子送到罗泓身边做了管家。

  罗泓上任满三年后,绥水县如同回炉重造,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再也不见先前那副民生凋敝的样子。

  先帝见罗泓有此大才,更是龙心大悦,直接将罗泓提为信阳知府,后又调回京中,步步升迁,羡煞旁人。

  旁人只羡慕他此时风光无限,谁也不知道,那个初为绥水县令的罗泓,曾遭遇过整整十七次刺杀。

  有一次罗泓险些殒命,是身边的张师爷为他挡了一剑。他怎么也没想到,在生死关头,面对恶匪那雷霆万钧的一剑,奋不顾身地救下他的人竟是平日里那个唯唯诺诺的张师爷。

  张师爷的死像是一根刺,扎在罗泓的心里。

  罗泓为官多年,从不谄媚逢迎、奴颜婢膝,他凭借真才实干和帝王器重,一路走到了今天。

  他是寒门士子又如何?那些眼高于顶的勋贵世家即便看他再不顺眼,也得憋在心里。

  到底是这样的舒坦日子过得久了,今日魏廷均三言两语就让他动了气。

  曾经的罗泓,即便是听了比这难听百倍的话,也能淡然自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