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第2/2段
再言幼子齐胤昀,怯懦出名,庸碌出名,礼部侍郎之子欺到头上,他反还向人赔礼道歉,生怕遭祸。只不知是否到底还有几分圆滑,亦或是无威胁之人便顾上了兄弟情深,他与二位兄长表面上看来,关系竟还都算融洽。
然而这样的人一旦为帝,仍旧免不了容易权臣干政,社稷祸乱。
剩下的,便是齐承嗣。
相较起来,这位曾经的五王爷,简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性情温和,廉政爱民,也有雷霆手段。初登基时朝堂未稳,不臣之心四起,便就敢为昔年御史中丞翻案,大动朝堂根深腐泥,一应清扫,虽说导致如今朝堂诸如要职空缺,却也不得不说,减轻了不少隐患。
这三人,无论抓着这天底下任何一人来问他们谁最适合为帝,无疑都是当今幸而在位的齐承嗣。
然而偏偏这样的人,却背了弑父夺位之名。
沈临川过不了这个坎儿,相当过不了。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江湖人将情义看的很重,无论生死,都不愿轻易辜负,更何况先帝曾经给他这样大的恩情,浩瀚江湖无一席之地,朝堂风波尽是排挤,先帝披荆斩棘,为他铺开一条平坦大路,这样的恩情,他也不能辜负。
所以他没说话,冷冷看着韩丞,忍住再次将他丢出军营的冲动。
韩丞道:“我知沈将军顾虑,可韩某将话说直白些,先帝驾崩之时,沈将军远在沂州,所有听到的消息,都不过是道听途说,相反韩某,才是真真切切在京之人,甚至,就在当时的议政殿。”
沈临川眉目沉冷,小小军帐,尽被他气场笼罩,犹如巨山罩顶,正在往下寸寸施压。
韩丞凛然不动:“我亲眼所见,也亲耳所闻,先帝所授天子,就是今上。”他淡淡垂眸,隐晦他指:“至于民间为何会出现那般谣言,沈将军难道就不曾细想过么?谁还想要这个天下?谁还想要陛下死呢?”
沈临川额角一紧,指节轻叩案面,一声一声。
韩丞道:“沈将军,退一万步说,如今的大齐,是先帝用命打下来的,当年跟随先帝出生入死过的人,应该无一人想看着如今的大齐趋稳一年便分崩离析,前功尽弃,可如今的大齐,偏偏就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沈临川终于发声,凛然两字:“怎么?”
韩丞早已做好准备,将数日前京中来信平铺去沈临川案前:“我原本来此,是因风波暗起,遂欲防患于未然,为陛下寻一道坚实壁垒,未曾想有人等不及,豢养私兵一事已露矛头,甚至以贩卖少女幼童来敛聚此事所需消耗的大量钱财,此事一发,必定民心大乱,所有激愤皆会直指陛下,直指先帝,教子无方。”
这滔天的民怨,齐家根本无法背负。
沈临川将信览罢,面沉似铁,骤然砸了一下桌面:“丢人!”
韩丞凛然正色:“所以此事务必私下解决,切莫传出风声,我昨日已传信回京,密查京中各处山林深谷,测出私兵大概方位,能悄无声息拿下最最是好,倘若不能……”
他面现难色,踌躇不言。
“说吧。”沈临川气息沉缓:“要我做什么?”
韩丞等的就是他这句,立刻道:“沈将军若能抽调兵马,随我暗中回京,此事必然可成也。”
沈临川沉声冷道:“抽调兵马?暗中回京?京中山谷九曲幽深,若要藏兵,一万不在话下,我即便往少了抽调,至少也要五千以备不时之需,这样庞大的一群人马同时涌向京方,所经还有几座州城,怕是离着京都百里地便能被人有所察觉,如何随你暗中回京?”
韩丞道:“这便要委屈沈将军与诸位将士了,这一路须得扮成西边逃难流民,分成几波涌入京城,我会提前回京为沈将军安置,稍改入城制度,以确保沈将军安然进城。”
沈临川缄默,俄顷道:“今日与我上校场之人,是你请来的么?”
韩丞微微一笑:“他乃沂州刺史徐清司,沈将军与他怕是还未正经面见过。”
沈临川面露惊诧,随即冷道:“他怕不只是刺史这么简单吧?”
韩丞从善如流:“沈将军好眼力,他在江湖上还有一个名号,名唤司南。”
沈临川嘴唇一张,登时有些坐不住了一般,惊怔须臾方才恢复如常,低低吐息:“难怪……”
司南乃江湖顶尖高手,今日使出这般剑法,也不足为奇了。
他意味深长:“你倒真有本事,能请来这等人物坐镇沂州。”
韩丞含蓄地抿了抿嘴角,带着笑恬不知耻地将这番赞赏给收下了。
沈临川道:“如你所言,我调齐兵马后,随你入京。”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