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 第二十八章 军武院的规矩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去年冬季,当这第一批军武院学子接触到那本军中杀伐的仙家功法时,所有人都是不敢置信的。从来没有什么地方,如同这里,将一种仙家功法拿出,以类似白送的方式赠与。

  军武院这三千人,经过大明的仔细筛选,除了必须具备的学识修养,还经过了一道筛选。或许天下间能走到极致的修士不多,但是能适合修炼只到三境的着实不少。再加上当年连灭两国,使得大明更加幅员辽阔。

  那军中三境,分别是过涧境、遥悸境、观澜境。

  若是真有天赋的,在将三境修到头后,自然可以凭借军功,自己挑一套功法来继续。

  大明灭了那么多仙家宗门,使得国内的仙家宗门数量减少了一多半,那些功法典籍,自然要被用在该用的地方。

  宋景在那三个月内,便已经是过涧境界,不出意外,在军武院度过之后便能到达遥悸境。

  周正清是养身境,黎小公子是藏秘境,计引春是启明境。

  翟钰将几人叫出,黎小公子看到那根黑色短棍就头皮发麻。

  心中暗暗后悔,自己父亲的教导犹言在耳,表面上,没有露出半点动静。

  直到四人轮流趴在点将台下的一个叫做‘耻座’的特殊石凳挨揍时,整个演武场,那惊天动地的惨叫声,简直是听着落泪、闻者伤心。所以,这里的男女学子,都是从这一刻,深刻认识了这四人。一个月内的饭后的谈资,跑不开了。

  翟钰是按照每人的修为给的力道,每人三十棍,一点也不藏私。

  晨训之后,这一百零三人是最后离开的演武场。所以,注定他们吃不完饭菜,还要端着盘子听候发落。

  惹得不少人心里记恨着,迟早将这几个王八蛋打出苦胆。

  吃过早饭,便是兵法教授。是一位年纪很大的老将军,平字打头。平南将军衔,王涓是个儒将,其本身没有修为。

  倒是与那位国子监祭酒一个路数,凭着知行合一,一身浩然正气可抗镌律境仙人。不是大明吝啬,其天赋根本无法修炼,对于其一家,朝廷都很舍得拿出功法。

  老将军的长子王远眉,对于仙道一途,可以说是根骨绝佳。可惜王远眉对于仙法并不感兴趣,甚至可以说是厌恶。

  外人说他孝顺也好,傻也罢,其志只在与父亲一般,翻手间,白云之上的仙人,也要俯首听命。

  次子倒是对于修炼一事有兴趣,只是根骨一般,倒是精通朝政治理。

  最小的女儿天赋绝佳,也聪慧过人。通过黎尚书的人脉,在那座椿山,与黎和倒是很合得来。不出意外的话,黎尚书和王老将军还能结个亲家。

  到时候肯定是朝廷赐婚,无论仙凡,都会有一场很盛大的送礼收礼,只是黎尚书不知会被多少人骂上一句只进不出的饕餮之徒。

  老将军最是精通兵法韬略,大明上下,对于这个凡夫俗子最是服气。只是其一家各自命运捉弄,惹得不少人唏嘘。

  对于兵法教授,王老将军可以说是十分精通,其本身就是儒道大家,教授学生是拿手好戏。字字珠玑、金玉良言都是家常便饭。

  两个时辰的兵法修习后,四人就这么带着伤,又去军阵。周正清还好些,至少之前看过不少的兵书,又在胤王府请了人教授,比另外两个尚书家公子看起来更加像模像样。

  整整一个半时辰的演练军阵,翟钰毫不客气,他不会因为这几个人才刚刚来到,就拖延所有人固有的进程,只能另外想办法补救。比如既然都有修为,那么少睡上几觉也不碍事嘛。

  要是谁不听话,大不了撵出去,看看这几人回到家,是不是会更惨,毕竟丢的可不是自己的面子。

  不说那两位尚书会不会给自己穿个小鞋儿,即便黎尚书和计尚书心里真有盘算,也是有力气没地方用。

  那位国师对于军武院之事,还是颇为上心的,若不是这三个人真的符合要求,绝不会放进来当上一颗坏了满锅汤的老鼠屎。

  他只管放心打骂,那位国师第一次亲自在外抛头露面,就是对在场之人这么说的不是?照章办事,谁敢挑出毛病?

  宋景,周正清,黎小公子,还有计引春,此时两两相对,眼睛盯着其余三人,嘴里大口咀嚼。当几人齐齐咽下最后一口,眼神都转向的计引春,吓得堂堂计公子,潇洒书生,落荒而逃。

  要不是昨晚这个狐狸不停的口吐芬芳、天花乱坠的劝酒,估计没人会带着一身酒气回来,最可气的是,他还没喝多!这他娘的找谁说理去?

  所以下午的战阵演练,和那个用来为这三千学子开拓视野的小课,计引春是带着些鼻青脸肿的小伤听完的。

  小课是那位国师强制规定的,每天在十间舍房中央的小型演武场,所有人原地坐下。由每帐的教习,对自己的这一百人讲述一件有趣的故事,可以说神话传说、山川地理、朝堂政局、奇异草木、鬼怪妖魔。

  不用怕故事不够,三十位教习,轮流给别人账下也都讲一讲嘛,一点故事没有,还不会看看书吗?懒得看书,那就修炼一事有兴趣,只是根骨一般,倒是精通朝政治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