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卷3:去了汉正街,谁去谁发财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因经济花色品种多、进货渠道多、商品适销对路、价格灵活而吸引了大量顾客,在全国影响较大,这里的前景很大,先把脚伸进来,是对的。谁先进来谁就会赚得盆满钵满意的。

  吴名堂也不理会,只是笑了笑说:“工作归工作,劳逸结合吗?你这样拼命,也得注意休息!”

  朱先进说:“我早就要安排,下午去黄鹤楼,我还没去过。”其实他早就知道吴名堂也没去过。

  站在在黄鹤楼上,朱先进携着吴名堂的手说合影,他们摆了个飞翔的姿势,朱先进说,世界是我们的。

  快照出来非常漂亮,吴名堂把它收在包里时说:“好啊!湖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不求万古留名,只愿为国为民做点事。”

  “俯瞰世界是要有一定的高度,人不能总是活在仰望里。”下山时,吴名堂若有所叹。

  “仰望,总是望尘莫及,俯瞰方能通达先机。”他俩是一路有说有笑下了山,“像局长你的思想、目光,都是我们无法抵达的先机。”

  “那也不对,有时仰望也出问题。李白来了黄鹤楼写了首‘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打油诗。仰望过多,便是保守思想,所以,李白错失良机呀!”吴名堂一声叹息,”李白真的写了一首,那也未必不胜崔颢吧!真是那样,日月争辉,锦上添花,有什么不好。”

  朱先进笑脸如花:“对,一切皆有可能!”

  吴名堂其实也明白,站在风口上,吹起来是好事,但不着地,迟早就会摔跟斗,你敢放,我就敢干,也没错,但干得皆大欢喜,可能会好些,否则,干得一头疙瘩,那就得小心。

  黄鹤楼就是个风口,并不是谁都敢写诗,否则岁月的风,会无情地把谁的诗吹得无影无踪。

  吴名堂感叹:“一念之间,一切皆有可能!”

  朱先进略加思索地说:“6806厂也可以按部就班的等待,日子也洋洋洒洒的,也谈不上什么危机感,至于以后,再说也不晚。很多人都习惯了翻老通书过日子,仿佛那也无可厚非。”

  “局里的直属企业,绝大多数都是这样,一是对自已的身份看得重,二是对未来没有信心,三是也不知道怎么去开拓,四是官本位思想严重,怕担责任。”吴名堂忧虑的脸,“一言难尽呐!”

  朱先进笑了笑说:“工厂这个官,死干路就宽。”

  “这话说有道理,干就有发展,干就有前途,干就是成功的开始。”吴名堂的思路好像打开了似的,“如果有必要,开一场是干是等辩论会,也许才能打开大家的眼界和思路。”

  “赶车靠鞭,人生靠牵。”朱先进呵呵一笑说,“书记这个想法好,局里的牵引作用,那可是风向标啊!”

  说得开心,人也累了,见到了汤包,朱先进问吴名堂,是否休息一下,吴名堂说好,就进门了汤包店,朱先进去省城也和吴名堂一起吃过汤包,这时他一提议,自然得到吴名堂的认同。

  汤包一端上来,一看就令人热眼,乍看冰肌玉骨,令人垂涎三尺,这汤包是皮薄、汤多、馅嫩、味鲜,很有武汉当地的特色,味道也是多元化的,一笼八味,虾仁汤包、香菇、蟹黄、鸡茸、什锦等新品种,花样很多,风味独特,有些人在第一次吃这种汤包的时候,很容易就烫到了嘴。

  吴名堂笑道:“天下汤包皆有味,各领风骚百十里。”

  “一方水土一方包辉,锦上添花,有什么不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