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卷6:面对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第1/3段
冬至那天,无风无雨的,晚上突降大雪,第二天马路上积雪超过一两尺深,交通全面瘫痪。
由于附近农村的临时工不能到厂。此时,刚下夜班的职工没有接班的人员,全厂职工无一人离岗,仍然坚守自己的机台。
九点多了,部分离厂较近的临时工自已扫雪,步行到了厂里,一直到下午一二点,最后一个也是最远的一个职工,在村长二拐的陪同下,他们自已扫雪开路,步行六个多小时也赶到厂里。
到厂后她对班长说的第一句话是:“不好意思,我来晚了”!经清点,早班职工无一人回家,全部到岗。朱先进听说,都感动得流泪,这种感动,让他再次感到无限的压力,他不能对不起这些把工厂当成家的员工,不能让他们的生活因为工厂而困难。所以他只能努力开拓,不断进取,他既不能杀身成仁,也不能舍生取义,他只能活在当下,活成一面旗帜,让这些人的一切都因为工厂的繁荣而满足而幸福。
那时一个员工的工资,一个月才36元39元42元不等,上班就象自己家的事一样,生活却也有滋有味的。
清早,副厂长兼生产总调度长李长生在厂大门组织扫雪,见每一个迎着风雪而来的员工,他都当场给员工敬礼,并表示,晚上他请客在食堂加菜。在鞋山湖纺织一直是上班管饭的。本来,加几个菜,加几瓶酒,一般都是逢年过节的事。但今天却是破例,
下雪了,麻雀最多,吃麻雀,如探囊取物,运气好野兔,飞斑走野兽,都有可能,鱼儿更是信手拈来,厂里自已养的。于是他吩咐下去,晚上的加餐自然不是一般滋味。
李长生今天的加菜,他认为这是对员工的奖励,是对员工的肯定,是对团队的表彰,也是管理团队的欣慰,值得加餐。
朱先进当场连敬了大家三杯,他说:天寒地冻的,现实检验了自己培养的队伍,还是能吃苦,能打硬仗的。
在鞋山湖纺织厂,喝酒从来没有认输的,喝得吊盐水的,喝得抢救的都不在话下,关键的是他们认为这种不服输的酒文化,就是革命英雄主义文化的前身,是勇往直前的精神体现,每次都会有人喝到不舒服才收场,那时大家都仿佛成了胜利者,便喊着“不把你喝倒,我就没喝好”,唏唏哈哈的一哄而散而去。
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有原则的酒鬼,他们也的自已的酒文化,例如上班不喝酒,喝酒不上班。女人一喝酒,男人就缩手。
酒桌无大小,只有喝不了。也就是说,不论资排辈,喝不了就认输,可以不喝。
屁股不离凳,喝了没看见。也就是说,敬酒也得讲礼貌,要站起来,否则喝了别人也不认账。敬就是尊重,尊重他人就得起身,人熟礼不熟,无礼不成局。
总之这酒文化酒规矩也是一套套的,反正也是挺讲究的。
即便这么冷的天,酒喝好了,回家的都有家里有等着接回家,喝多了,大家的距离却没有了。
只有那些没有酒文化的人,才会感叹,酒是一杯水不,却喝心越苦。在鞋山湖纺织厂,喝酒就是粮食造,越喝越可靠。
人生在世,喝酒好像是生活的插曲,让平淡的生活一次次充满着幸福的旋律,激昂的旋律,希望的旋律,成功的旋律。
一场大雪,让朱先进的心开始质疑拖一拖,好好多的古训,现在看来,不是自已给自已包袱,鞋山湖纺织厂在改革时代立于不败这地,想坐等天鹅来,可能就会前功尽弃,如今应该是谁手快,谁主宰。
自已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也尝到了改革的甜头,企业的自主性是好多了,经济也宽余了许多,这的确让人感觉成功似的,但坐下来细想,朱先进也就不出个名堂来,钱是多了些,收好了些,生活环境改善了些,员工队伍总体些,这就是成功吗?他自已也不能肯定,他不知道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会是怎样?如果走一步看一步,目前,他也只能是做好每一天而已。
就像那些家的都有家里有等着接回家,喝多了,大家的距离却没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