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卷1:朱先进想回家看看第2/3段
许是暖冬的原因,桥头的河滩上绿成了一片,零碎的野花,嫩绿的柳枝,蜜蜂哼着小曲,蝴蝶来了,晴蜓也出场了。河里的水芹、藜蒿也露头了,那可是朱先进记忆里的乐园。
他们光着脚丫在茸茸的小草上放着风筝,唱着“拍拍掌,百花开。风吹燕子过河来,蛤蟆墩上坐,蜜蜂采花来。人在湖边舞,花在月里开。”嬉戏在小花和芦草摇曳的河边。日头要下山,我们唱着“你来唱,我来跳,船来船往不愿瞧,唱支歌儿鱼儿听,跳个舞儿鸟儿瞧,鱼儿听了一起舞,鸟儿听了一起跳,天快黑了还不走,回家屁股受不了”从桥头飞回了各自的家。
油菜花黄遍桥头两岸的时节,在桥头扳鱼是村里的风景,人们用竹竿绷起的网做成鱼罾,罾的大小不一,大的罾边长在丈把,小的几尺的也有,这网多是用麻线编织而成,网边上的洞大,中间的洞小,方形或棱形网眼,小鱼都会放掉。莲藕浮出了新叶,小河也丰满了许多,在河里放黄丫头更是趣事。黄丫头也就是黄骨鱼。深夜人静,人们便带上自制的工具,其实就是在一根小竹子的杪上系一根线,线的另一端系上鱼钩而已,鱼钩是套上蚯蚓,最好是一条完整的活的蚯蚓最好,便于黄丫头发现目标。沿着河岸把一支支装上蚯蚓的小竹竿插到桥头的水边,天未亮就得来收,否则怕过路人给收走了。
菱角飘香,坐上木盆采菱角的姑娘们穿得五彩缤纷,像燕像蝶又像蜓。菱角有两只角的四只角的,自己吃不了,多是送给亲属或邻里,很少有人去卖,一两毛钱一升,价溅得很,卖菱的本身却耐人寻味,用升卖有两个好处,用升不用手去抓菱角,不易伤手。用升量这种有角的东西,比用秤去称卖得更划算。
端午节那天,吃好中午饭,父亲把早晨挂在门上的菖蒲和艾草取下,扎成一只小船,插上点燃的香,许个愿让我兄妹一起在“东凳脚桥”桥头放进河里,再到“西凳脚桥”去等自己放下的菖艾船,如果天黑前等到了,那就一定会事事顺心。如果没有等到,那凡事都得小心,可能生活会有些波折或坎坷。
下午看龙船,几乎是倾巢而出,农村本没有什么好玩的,只有传统节日,才有点民间行为让人群情激昂一下。龙船是要看,不要说有好多卖东西的,也是相亲的好去处,对于朱先进来说,那时也不懂什么,和多数人的一样,只是看看热闹,如今想来,只有那耳熟能详的《龙船调》还让他能重回那重热闹的氛围。
河岸两边人山人海的,《龙船调》此起彼伏:
一战霸王初开鼓,
二战周仓闹喧天,
三战虎牢擒吕布,
四战南朝好兴兵,
五战五关斩六将,
六战六郎守三关,
七战孟获张士贵,
八战八仙吕洞宾,
九战后唐李存孝,
十战十郎是白袍。
夏天总是让人疯狂得想一丝不挂的季节,“西凳脚桥”桥头成了天然浴场,桥头两岸的梯田有一部分淹在河里,菱荷自然围成的浅水区,最适合小孩学习游泳,傍晚时分,小孩子在淹的梯田里“狗爬”,胆小的在岸边划,胆大的在桥上往下跳,还能从水里摸条鱼上来,有时人们为了赌以最快的速度摸到鱼,那怕是几分钱一包的“海鸟”牌香烟,那可是你争我斗,互不相让。我爱仰在水面,听发育了的水草氤氲的呼吸,夏天的桥头仿佛永远只有笑声和掌声。他们无拘无束地嬉水和听到他们欢快的笑声仿佛就在昨天。
秋天来了,有雁从头顶飞过,小河清瘦了,清静了,没有了夏日里的热闹,我喜欢在早晨或太阳下山之前,把小罾放在桥头边扳会儿虾,有时还能扳着走错了路的鱼鳅、黄鳝、小虾什么来的,荷叶弯下了亭亭的身子,那片碧绿也象天上的云彩悄然溜走了。
冬天,河枯了,乌篷船也停泊了,但桥头又热闹了,对水乡来说,冬天也是个收获的季节。上了高中,一到周末,我也和大人一样,上身穿着破棉袄,下身是一条短裤,光着脚走进寒风刺骨的河沟里走,刚下水,整个脚就像万针穿过,我蹦的跳上岸,慢慢地脚几乎没有了知觉,打了几个冷颤之后,再下水去,仿佛一股热流涌向全身,我用“寝网”在水里捞,鲶鱼鲤鱼乌鱼黄骨鱼应有尽有,运气好时还能弄上条把鳜鱼,从来没有空手而回过。上得岸来,伙伴们借着桥头避风,用稻草点起篝火,七手八脚烤点新鲜的鱼虾吃,一点也不冷,难怪人们常说“鱼头上有火”。
一场大雪驮着预言飘然而至,小河冻得结结实实的,那可是孩子们的乐园,玩老鹰抓小鸡、推铁环的、跳天皇的、攀桥墩的,小河一片生机什么好玩的,只有传统节日,才有点民间行为让人群情激昂一下。龙船是要看,不要说有好多卖东西的,也是相亲的好去处,对于朱先进来说,那时也不懂什么,和多数人的一样,只是看看热闹,如今想来,只有那耳熟能详的《龙船调》还让他能重回那重热闹的氛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