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华夏领群英 第一章 汉道衰微贬真龙 终南毓秀隐高士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却说前朝太子刘建夏,喜读书抚琴,结交名士,不爱声色犬马,正直而有人主之器。在太子之位十年,最终为宵小所不容,奸人所嫉恨,罢太子之位,削其王位,贬黜京师,于古梁州之地,汉中郡上庸为西城侯。上庸山川险峻,土地贫瘠。道路艰险,几近与世隔绝。太子被贬,时年三十三岁。朝廷令即日起行,不得延误。太子于先皇帝灵前大哭一场,又祭奠拜别其母陵墓,哭了数场。然后素衣墨絰,单车白马,带了几个从人,出长安往上庸去了。

  太子一行欲过秦岭,行至终南山中,太子心中愁闷,在马上观看终南山景,以略排遣其愁绪。只见山林茂盛,泉谷清幽,正是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太子正走间,忽有琴声入耳,悠扬婉转,声细若游丝,然而其音绵绵不绝,虽弱而力道直入耳鼓。太子惊讶,问随行道:“你们可曾听见琴声?”众人疑惑,说:“没有声音,殿下何以听见?”太子说:“你等且住,待我细细听之。”

  于是众人停住步伐,勒马不前,屏吸竖耳听之。良久,果有一缕琴声入耳,众皆惊疑。太子马上笑曰:“此乃《梁甫吟》也。听其琴声悠扬古朴,必出自高洁之士。你等且留意,此山中附近必有隐士,容我拜访之。”

  太子喜读书抚琴,通晓音律,所以识得此曲。今在贬谪途中,心情愁闷,而骤然听见此曲,恍惚见又觉得或有深意。

  梁甫吟为季汉丞相诸葛亮生平所吟诵之辞曲,其辞为: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齐国相晏子。

  太子正沉吟间,忽看见前方不远,山谷深处有一茅屋,周边落英缤纷、花草甚茂,溪流之上,有一岩石,岩石上一隐者正盘腿而坐,怀持古琴而手弹之。

  太子心中若有所喜,对随从道:“吾今被贬,甚为忧闷,愁绪无可排遣。今遇此高士,或是天意。且随我前去拜访,只是不得惊扰了高士。”众皆曰:“诺。”

  顺路而下,悄声走近,待走近,有一箭之地时候,太子下马,低声令众人在此等候。正欲步行前去,忽然琴声戛然而止,随即听得呵呵大笑之声,震荡山谷。只见石上那人飘然而起,转过身来,欠身向太子行礼道:“来者莫非是当今殿下乎?”

  太子惊愕,不等答言。那隐者又说道:“殿下此去,虽有波折险阻,然终得云开月明,正是因祸得福!”

  太子愈加惊愕,行礼问道:“被贬之人,不敢以殿下自居。敢问高士为何方贤士?”

  说话间,那人已经走近,太子观止,那人约四五十岁年纪,道袍葛巾,飘飘然有神仙之风貌,目光如电。呵呵笑道:“贫道乃陇西人公孙范是也。云游天下,以观四方。今遇殿下,深慰平生之望。久闻殿下仁孝之名,奈何天道颠倒,朝廷昏暗,致使贤明被贬,宵小上位!贫道闻得殿下被贬,必经过此地,于是在数月前著庐此处,以迎候殿下。素闻殿下精通音律,故以琴声动之。贫道乃一山野村夫,亵犯之处,望殿下见谅。”

  太子闻言,心中大喜。公孙范之名太子早有耳闻,陇西公孙范,知天文,识地理,善阴阳,通算术。在长安城很有名望。前数曾几番访问而不得,其人淡泊于名利。太子曾几次令人寻访,欲征招为东宫宾客,公孙范都没答应。不想今日在此相遇,而且是公孙范主动来相见,必有一番高论。

  太子对公孙范道:“久闻先生大名,求之而不得。望先生赦在下礼数不周之罪。岂敢怪罪先生?”

  公孙范呵呵笑道:“吾在此专侯殿下,是以有天下事同殿下谈论。如蒙殿下不弃,请殿下借一步屋前说话。”

  太子遂回头对众人吩咐道:“你等且先在此歇息等候。待我与先生谈事毕,再行赶路。”

  话说那公孙范曾在陇西师从阴阳家公羊子,深得其真传。公孙范天资奇特,善于算术占卜,其预言精准,犹如神明。只是一般不轻易为人占卜。自公羊子去世后,当世阴阳大家,唯有公孙范一人而已。其已经算定太子刘建夏必定在今日路过此地,以琴声引之,太子自然前来。真是不愧为世外高人、阴阳大家的行事风范。后事如何,下回分解。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