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华夏领群英 第五章 徐州调停二刺史 江东练就一英杰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大汉都城,长安。

  先帝崩,大将军张莽与宦官朱糟共立大行皇帝幼子刘炳为帝,取“顺天安民”之意,改元顺安,是为汉末帝。末帝时年16岁,太后临朝听政。以国舅张莽为大将军,封高陵侯,总录尚书事,总揽朝政。宦官中常侍朱糟拥立有功,赐其右扶风良田一万倾,用以为中书谒者令,尊为“阿父”。

  顺安元年,诏令天下诸侯、各州州牧刺史等安守疆界,大赫天下。随即贬前太子刘建夏为西城侯,削其秦王爵位,国除。

  顺安二年,齐王吞并胶西国,朝廷不能制,仅下诏责齐王而已。

  顺安三年,北方胡人万骑来犯,自云中、雁门南下,劫掠代地,杀戮边民。并州刺史封章整军大破之,追亡逐北,斩首三千,平定河朔,申奏朝廷,朝廷加封章为太尉。

  顺安四年,荆州刺史高升与扬州刺史车驰不睦,为争夺边境数县之赋税,双方竟率兵互相攻伐,一月有余,朝廷不能问罪,乃诏令徐州牧伍文忠居中调停。

  使到徐州,伍文忠接诏命,与部下文武商议曰:“今荆、扬互生嫌隙,二刺史竟刀兵相攻!此等事,百年未见,朝廷命我居中调停。以吾观之,汉廷颓弱、已不能制四方诸侯,前有齐王夺地,今有荆扬龌龊,天下将乱矣。吾领徐州,当为大汉守其疆土。此番朝廷令吾前往调停,二刺史如不听,恐陷入纷争,反为不美。诸公以为如何?”

  徐州长史虞良进言道:“主公若不奉命,则有不尊朝廷之罪。以某观之,荆扬相争,不过为图数县之利耳。其敢公然妄动兵革,是无视汉朝也。而主公镇徐州,拥精兵数万,天下诸侯谁敢轻视!主公又奉汉朝明诏,奉命行事,荆扬敢不听焉?如其不听,主公可再上奏朝廷,以天子之令,联合诸侯共讨之,荆扬即失势矣。那时候主公则外有方伯之名,内有增益疆土实力之益。主公宜尊朝廷之命为上。”

  文忠细想之,如不奉命,则无法向朝廷交代,亦难辞其咎,于是纳虞良之言。遣使者分别致书荆州刺史高升,扬州刺史车驰。

  与高升书曰:

  君奉王命,镇守荆楚,当为大汉负守土之责,奈何以数县之利,而大动干戈耶!若朝廷震怒,必加罪于君,君安得再为荆州刺史乎?窃以为足下不取。徐州牧伍文忠,今奉天子诏命,令君息兵,保境安民。则荆扬之民幸甚,天下幸甚。

  与车驰书曰:

  高祖定汉,天下一家。君与荆州,皆大汉镇守方面之重臣。为汉守疆土,安百姓,皆君等本分之职责也。且妄动兵戈,封疆大臣厮打,将为天下笑。君如不罢兵,则后汉之乱世,又将重现矣。天下如乱,皆君之罪也,望君深察之!徐州牧伍文忠呈上,谨赐教!

  荆州刺史高升接书,曰:“汉朝已经不能镇服诸侯,齐王夺汉地,并胶西,汉朝亦无奈何。且此数县自来为荆州所有,扬州刺史无故侵犯,吾为大汉守护疆土,不得已而见于兵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朝廷不能治扬州侵夺之罪,乃如何令徐州牧劝谕!”欲不听,部下劝道:“且先听徐州牧之言,再做打算。”高升遂回复使者道:“让扬州还我所侵夺之地,吾既罢兵。”使者领命,既回报徐州。

  扬州刺史车驰接书,看毕与账下商议:“徐州牧劝我罢兵,如何?”众武将皆不赞成罢兵,说已经耗费钱粮兵马,必取其地,不然白费钱粮,劳而无功。众文臣谋士皆赞成罢兵,接机下台,就此收场为上。原来天下承平已久,扬州武将,几无战事,无所用之,皆欲挑起战事,建功领赏。

  车驰闻言,说道:“且看诸葛将军之言,再行决定。”请人问诸葛将军,诸葛将军即诸葛武也,世居江东,现任扬州水军都督,统领扬州水师,驻兵豫章。接到扬州刺史使者来问,即答曰:“罢兵一则息纷争,二则从朝廷之命,三则有人情于徐州牧。臣虽武将,欲建战功。然而此事不可再扩大,不然,纷争将不可止。愿主公罢兵为上。”

  车驰闻报,遂决定撤兵,另致徐州牧伍文忠书曰:

  “君领徐州,吾统扬州,动摇则海内震动。君与在下于天下地位不可于兵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朝廷不能治扬州侵夺之罪,乃如何令徐州牧劝谕!”欲不听,部下劝道:“且先听徐州牧之言,再做打算。”高升遂回复使者道:“让扬州还我所侵夺之地,吾既罢兵。”使者领命,既回报徐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