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华夏领群英 第九章 诸侯并力制齐藩 王子同舟诵关雎第1/2段
齐王已经退军撤围,率兵回齐国去了,封章也领兵回城。兖州刺史周崇下城迎入刺史府中,下令犒劳军士,为封章置酒为谢。席间,举酒对封章曰:“蔽州不才,叨扰涉劳封刺史。此番得以保全者,皆耐封封刺史之力也。某文吏出身,不习军旅,平时治理州郡,使民安生尚可,与诸侯抗争之事,不堪任之。今齐王虽然一时退去,事尚未了,封刺史若不在,齐王恐又来也。若齐王再至,如之奈何?某意决定申奏朝廷,调换他处,请封刺史权领兖州。以保兖州安宁也。”
封章闻言,停杯而言道:“周刺史仁慈爱民,治理兖州甚有佳绩,赋税丰足,政声显著,诸侯皆有目共睹也。老夫观齐王虽然暂时退兵,然而并地之心未死。周刺史先不必如此打算,可上表朝廷,发书于周边诸侯,与齐王定下合约。数日之内,齐王必有所表示。老夫领三千铁骑在此,如齐王示意不诚,再做打算。”于是周崇具表,遣使者上奏朝廷。又遣使发书周边诸侯,告知其事,请为主持合约。封章与章武,仍在兖州昌邑,等候消息。
齐王回到临淄,见此番如此万人大军,折腾了好几日,费了许多钱粮赋税,却劳而无功,心中气闷。又释放出齐国相,对其说道:“此番出师,劳而无功,是诸侯从中作梗缘故也。孤非惧封章,而是惧众诸侯共来讨伐齐国也。”齐国相答道:“大王所见甚明。今大王引兵围城,而并州刺史亲自来救,以至于劳师无功,可见并地之事,不可行也。”齐王道:“孤早晚都要并之!只是此番劳动万余甲士,耗费钱粮赋税许多却无功而返,何其亏也!孤因此心中懊恼。”齐国相答道:“大王既然全身而退,又已取泰山郡诸县,可以知足矣,何言亏也?”正说间,忽报徐州牧又书信致齐王,齐王发书看曰:
徐州牧伍文忠谨拜齐王殿下:前者,殿下夺占兖州三县,兖州让之,是以尊殿下为汉朝宗室也。而殿下今用武士万余,围城三面。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以而用之。若论齐国、兖州,皆汉朝之疆土也,殿下又何必争焉?谨盼殿下收兵藏武,各安疆界,则汉朝幸甚!不然,山东将无宁矣。前朝后汉诸侯纷争,汉室竟然因此不存。前车之鉴,殿下不可不察之!徐州牧再拜呈上,幸鉴明照。
齐王阅书信毕,与齐国相说:“此老生常谈耳。”于是也不回徐州牧书,遣其使者回徐州。
齐王命打探兖州消息,得报封章仍在兖州。心中疑惑不定,正犹豫间,又接得豫州牧、冀州牧书信,皆言齐王退兵各安守疆界,如其不退,山东将乱,诸侯皆愿以为兖州支援等语。齐王心中愈加疑惑,乃问齐国相道:“诸侯皆疑我,当以何策解之?”齐国相进言道:“大王可发书兖州,议定合约。又再致书各州诸侯,解释此事,则诸侯之疑尽释矣。”正说间,忽报天子有诏命到,齐王接诏。诏命齐王立即退兵撤围,安守疆界,如再侵凌诸侯州郡,导致兵戈,开启战端,将削去齐王爵位,令诸侯共讨伐齐国。齐王心中畏惧,对使者道:“孤安得敢为乱山东?只是所封之地,赋税甚少,不足国用。孤欲取得赋税养国而已。前已经诏命,所取之地可为齐有。今孤已取得泰山郡,孤即上书,请增封泰山郡。”于是具表章,上书请益封泰山郡,请使者奏闻朝廷。
又与兖州刺史书曰:“可将泰山郡划归齐国。孤即可止也,与诸君安守疆界,共治齐地。”并请放归田无敌。
周崇与封章看齐王书,封章道:“以老夫观之,齐王书信此番言语,倒也不为虚。泰山郡既然已经为齐王所得,为大局计,不便再要回。且兖州、齐国皆是汉土,无分彼此。周刺史不妨以泰山郡与齐王,借此定下合约,则纷争可以止矣!”
周崇道:“如能换得兖州安宁,舍一泰山郡与齐,又有何不可?”于是致齐王书,定立合约,并放田无敌回归齐国。
田无敌回到齐国,背负荆条,向齐王请罪。齐王大骂了田无敌一番,然而又爱其勇武蛮力,也没真正责罚,仍旧令其回归虎营,统领虎营勇士。
封章见事已定,遂同周崇告别,领其三千铁骑,离开兖州北上,回并州而去。
章武亦率兵回青州。临别之时,与封章之子封驿依依惜别,彼此皆有有不舍之意。原来章武与封驿在兖州相识,二人都是青年英武,又都是刺史之子,志趣相投,英雄自来惺惺相惜。封章亦欣赏章武,遂令封驿与章武结为干兄弟,章武长封驿十岁,封驿以兄事之。二人约定,当建功立业,遂男儿平生之愿,甚为相得。二人以后皆是华汉开国功臣、一代豪杰人物。
朝廷接到齐王上书,张莽见齐王已经退兵,兖;又与兖州刺史书曰:“可将泰山郡划归齐国。孤即可止也,与诸君安守疆界,共治齐地。”并请放归田无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