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华夏领群英 第12章 翩翩少年得佳丽 堂堂侯王倾红妆第1/2段
顺安5年春,汉益州汉中郡西城县,前太子、西城侯刘建夏,在此已经五年,时年已近四旬。
建夏在西城,深知朝中朱糟、张莽诸人忌惮自己,于是低调行事,平日里多读书抚琴,少外出活动,谢绝宾客来往。在西城五年,从未出西城封地。
长安每有人来西城,看望问候西城侯,建夏知其皆为朱糟、张莽所派遣,欲来观察刺探其情形也。于是每逢长安人来西城,建夏则在府中终日排席饮酒,听歌观舞,长安使者问建夏,建夏则说道:“人生短暂,西城安乐。吾将学魏公子信陵君矣。”
信陵君魏国公子魏无忌,自被魏王解除兵权之后,就居于府中,日日饮酒,多近妇女,自知英雄无用处,便以酒色了残春。建夏以信陵君故事自喻,无非是为避祸自保,向朱张之党表明自己心志,以示无意于天下事。
朱糟、张莽等,自贬建夏后,忌惮其太子之名,担心诸侯等追随太子,于是倍加防范,屡屡命人至西城,刺探建夏情况。使者每次回报,皆言建夏沉迷歌舞享乐,其志气已经消磨矣,如此数年以来,皆言建夏无所进取,并无结交宾客之事,于是朱张等人,始得安心,渐渐放松戒备。
上庸太守文广,治所与西城接近。于是每逢节日,都派人前来持礼西城问候西城侯。顺安二年时候,文广见太子无家眷妻室,于是对太子劝道:“人伦之事不可废也。殿下青春正盛,岂可无妻室呢?如殿下不便,下官愿意效劳,为殿下遴选地方闺秀贤淑,伺奉箕帚。”太子辞谢道:“吾非不念及此,只是为自身计,暂不便也。至于遴选之事,势必骚扰地方,恐惊动长安也,万万不可。”文广道:“殿下乃汉朝嫡子,虽为形势不便,但人伦婚嫁之事,无关政局。殿下若担心遴选惊动长安,下官即暗中遴选即便。”建夏道:“太守盛情,吾甚感动。遴选闺秀之事就不必了,可在民女之间寻一人为吾妻室既可,然不可大张声势。”于是文广征得建夏同意,就为其操办去了。
文广之子文雄,一日乘马出游,至于汉水,见一妙龄女子在水边浣衣,容貌端庄秀美,文雄心爱之,遂驻马上前至江边,说道:“姑娘秀色真是可餐!敢问姑娘芳龄几何?”浣衣女子答道:“妾身今年年方十七。”文雄又问道:“敢问姑娘可出阁否?”浣衣女子不禁脸上泛起红晕,回首对文雄生气说道:“你这阿郎,说话殊为无礼!妾身今方十七,如何出阁!如何又问这般问题!”原来此地风俗,女子一般十八岁方才出阁。文雄是故意问之。见浣衣女子生气,其娇嗔之态甚为可爱。文雄遂上前行礼说道:“请姑娘息怒。在下是上庸太守之子文雄,见姑娘如此天姿国色,惊为天人,心实倾慕之,欲想娶姑娘为妻,共结百年之好。姑娘即未出阁,正是上天垂缘,不知姑娘意下如何?”
浣衣女子听之吃了一惊,心中慌乱,停止浣衣,羞愧埋头,许久方才回首抬眼打量文雄,只见对方是一英俊儒雅少年,不禁心中欢喜,又羞愧,沉吟良久,方才对文雄说道:“阿郎为太守之子,妾身不过此地一百姓。如何能配上呢?”文雄遂说道:“不妨,只要姑娘允诺,我即便回告父亲,父亲甚为宠爱在下,在下所言,无不从之。”浣衣女子未做答应,低眉弄衣袖,然而其意已经默许文雄。
文雄亦是聪明之人,见此情形,于是对浣衣女子说道:“姑娘若应允,则请姑娘耐心等候,在下返回告知家父,即请媒妁,到姑娘家提亲。”于是问了浣衣女子姓名,回去告诉其父文广。文广本意让其娶上庸富商之女,但拗不过文雄要求,自幼又宠爱其子,文广夫人又劝说:“虽然不门当户对,然民女贤淑,也未尝不可也。”文广于是只得随他意,派人前往浣衣女子家,提婚姻之事。
浣衣女子姓华,小字玉秀,其父华平为房陵县平民,见太守派人前来提亲,甚为惶恐。于是问其女玉秀,其女告知前事。华平见其女能嫁与太守之子,自然欢喜应承,于是定下婚约。等玉秀次年秀年满十八,即与文雄成婚。
玉秀十八岁满,便与文雄成婚。太守派人接亲,文雄亲自来迎,请玉秀上花轿,婚礼办得甚为隆重。文广太守给华平聘礼甚厚,又拔其作房陵县汉水亭长。
玉秀得如意郎君,文雄得心爱佳人。两人虽然门户不对等,然而郎才女貌,过得如胶似漆般,文广夫妇见之,也心中高兴。文雄娶妻时候,正是顺安2年,建夏到西城第二年也。
文广与夫人商议,谈及为西城侯寻觅妻室之事,夫人说:“可找大户富贵家之闺秀,方得配上也。”文广道:“西城侯不愿张扬,意下以民袖,然而其意已经默许文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