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华夏领群英 第14章 汉室渐危纲维弛 天下将乱诸侯强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使者到凉州武威姑臧,宣读诏书,命凉州刺史第五均回京述职,入内任用,三日内起行,不得延误。

  第五均接到诏命,心中暗思,必是钱康所谗毁之缘故也。便召集账下文武商议此事,说道:“今朝廷召吾回京入内,吾若不奉召,则有不尊朝廷嫌疑。吾若奉召,又担忧入京后为奸佞所制。诸公以为如何?”

  凉州长史毕儒道:“主公久镇凉州,十余年矣。今若入内,必然备受掣肘,为人所害。且主公在凉州,根深蒂固,谁又能奈何主公?主公可答言:将在外,君命有不受。以此辞之。”

  第五均道:“虽然如此。然而吾不奉召已明矣,恐天下议论,如之奈何?”

  毕儒道:“方今天下,皆知朝廷暗弱,汉帝受控,小人弄权,诸侯自保为上耳。主公不必为此忧虑。”

  其帐下大将姜镇凉,马威等人,亦进言道:“主公若入京,凉州将群龙无首。凉州八万军马,兵精将勇,马烈枪长,足以为主公自保。主公不必有所担心也。”

  于是第五均决定不奉朝廷征召命令,以凉州兵戈要地,不便回京为由谢使者,拒奉征召。

  使者复命,张莽闻之惊讶,与朱糟商议,朱糟深恨之。欲起朝廷之兵讨伐,又见凉州兵强,恐难胜也。意欲诏各州刺史,又不能保证都能从命。思来想去,无计可施。又无以泄恨,于是上奏末帝,请下诏削凉州第五均官职爵位。

  太常卿奏道:“朝廷若削第五均凉州刺史位,是逼其自立也。凉州久已经不受控制,第五均在凉州经营十余年,已经树大根深,尾大不掉。今既不能征其入内,不如下诏勉励之,仍保持其官职爵位,则凉州还是汉朝凉州。如削其爵位,则汉已经失凉州矣。”

  朱糟、张莽闻言,亦觉有理,无可奈何,只好作罢。不追究第五均不奉召入内之罪,仍令其为凉州刺史,镇西将军。凉州刺史不奉朝命,朝廷亦无可奈何,可见第五均名义上仍然遵封汉朝,实际上已经成割据势力。自此后,天下皆看到汉廷愈加颓弱,各州诸侯藩王愈加自专。

  大将军张莽、中书令朱糟党羽门客、宗族势力,遍布天下膏腴富庶之地,侵夺官民,鱼肉百姓,天下共愤其行径。而汉室诸藩王,前见齐王夺地增封,于是纷纷仿效之。齐王刘开又并淄川国,赵王刘遇吞并中山国,并侵占冀州数县。吴王刘演,在封国之内周边又夺取曲阿,广陵诸地为己地。而楚王刘隆,亦不顾荆州刺史高升反对,吞并长沙王封地。增益封地广数百里,拥有城邑近三十余座,势力范围即可与荆州刺史相等。荆州刺史虽封疆大吏,亦畏惧藩王,只能让之。地方刺史,虽掌一州军政大权,然地位低于藩王,不敢与藩王强争,唯有上奏朝廷。

  顺安六年,中原旱,粮食欠收甚多,东南又涝,以至于天下饥荒出现。各州皆开仓赈灾,而朱张之党羽势力,却趁机囤积粮食,高价而售,引起诸侯怨怒。于是齐王等藩王,收留灾民,以国中物资供应接济,扩充实力,于是灾民皆归藩王之国,齐王亦择其精壮,编以为军旅,又增州扩县,如此反复,各王皆如此。至顺安7年末,齐王已经占据山东三十余城,拥兵十万。赵王、吴王、楚王亦拥兵数万。各地诸侯皆畏之,上书朝廷,言藩王扩充势力,于天下不安,请朝廷制止。

  张莽朱糟党羽势力,在地方敛财,与诸位藩王争夺利益,互相冲突,形同水火。其党畏惧汉朝宗室之地位,不敢与各王相争,遂纷纷告知朱糟、张莽,言藩王不法之状,以及侵犯其党之事等等。

  朱、张二人闻之,商议道:“若如此,藩王势力养成,足可以威胁长安也。长安乃你我之所以依赖也,万不可受此威胁。”于是召集心腹商议,问如何处置。其党羽心腹皆以长安为依赖而得益之人,于是异口同声请求削减藩王封地。朱糟亦认为必须制衡藩王,以养护己方势力。张莽道:“以往为尊奉宗室,藩王增地之事,朝廷皆忍耐之,以至于今日局面。若再不以朝廷天威制之,则尾大不掉矣。”于是商议决定,统一意见。次日上书启奏末帝,决定削减诸王封地。

  奏毕,正欲请末帝下诏,只见班中一人,手持象笏而出,力言不可。欲知此人为谁,下回分解。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