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华夏领群英 第23章 三军齐进定燕赵 一王自裁谢天下第2/2段
顺安8年春,诏令削藩。文雄对建夏说:“此番削藩,天下将骚乱矣。”四月,齐王果反,诸王应之。楚王攻略江汉,兵至上庸疆界。文广太守凭借险阻守之。建夏问文雄道:“吾欲发兵东击楚军,可否?”文雄道:“楚军意在中原,必不以上庸之地为念。且上庸山城险阻,人民稀少,易守难攻,楚军必不来。殿下无需出兵,西城安如泰山也。”
夫人华玉凰亦劝建夏说:“殿下安守西城即是。朝廷又末下诏命让殿下出兵。且殿下若有举动,必遭朝中猜忌。殿下本就处嫌疑之地,何必再欲昭彰嫌疑呢?”
文雄又道:“殿下不必担忧。以愚弟愚见,朝廷虽弱,然必能平定诸王反叛。”于是建夏仍旧潜藏己身,蛰伏西城,以观天下形势。
封章大军休整三月,已过隆冬时节。顺安9年春二月,封章命豫州牧王扶,率军从西路进攻邯郸,命青州刺史陈德,率军从东路进攻幽州昌黎。自领中军六万,进攻蓟县、渔阳。
赵王亦部署停当,见三路军前来,亦分兵三路以迎之。致书代方郡太守公孙霸,请发兵支援。公孙霸接到书,按兵不动,以观形势。
封章进军迅速,十日之内,三路大军兵临城下。赵军遂收缩兵力,退至各城险阻扼守。
王扶令成章武、封传车二将,轮番攻打赵王,赵王不敌,退守邯郸。王扶大军随即跟进,后将军贺武亦定冀州数县,聚合兵力,共围邯郸。
赵王见邯郸被围,不日且下,料难守之,于是率城中五万军,弃邯郸而去,撤走渔阳,与渔阳郡守军汇合,尚有十万军,扼守渔阳郡,以待官军。
王扶军已经占领邯郸,冀州随即恢复。于是再整军东进,共围渔阳。
公孙霸见赵王弃邯郸而走,封章数路大军即将围困渔阳,知赵王必败,于是发玄菟郡三万兵,从辽东西攻幽州,幽州赵军,皆无战心,纷纷弃城西走。公孙霸又进军右北平郡,右北平守将赵敢以五千军守右北平,并未投降赵王,公孙霸令赵敢投降自己,赵敢不从,公孙霸遂攻破右北平,杀赵敢,并害其宗族,吞并其军。
前渔阳守将与王腾在代地闻之,亦聚集代地兵五千余人,南下渔阳而来。
封章大军已经推进到渔阳城下,青州刺史亦攻破昌黎。不数日,各路大军亦到,形成四面围城之势。
封章传令三军:“今赵王已成瓮中之鳖。本帅先劝降之,欲其效仿齐王,如其不降,三军即可一鼓而下,则渔阳弹指可得。”于是以箭书入城,劝降赵王。
赵王见四面围城,亦知大势已去。得封章箭书,看毕道:“孤事虽败,然岂能不战而自愿就缚哉!孤尚有兵十万,封章藐视孤甚矣!”于是下令拒降,迎战官军。
封章见赵王不降,即令大军攻城。又一面传檄赵军及渔阳诸地,劝谕归降朝廷,皆赦罪不究。赵军已无战心,见大军攻城,皆纷纷不战而降。赵王禁止不住,一战之后,赵王十万军尚剩下二万不到,渔阳已下,赵王率领残部逃至雍奴。
封章即麾大军,进围雍奴。城中守军,皆又大半出降。赵王还剩的数千人,见此情景,赵王在城中彷徨徘徊,不知所措。
赵王部下进言赵王道:“唯今之计,大王唯有肉袒出降,或可尚能赦免也。”
赵王徘徊无计,于是率众出城,肉袒负荆,请罪于封章军前。
封章传命赵王:“昔者吴楚之乱,大王亦知之。汉朝法度,大王亦知也,请大王自作安排!”
赵王仰天凝视良久,方说道:“孤之罪,天不可赦矣。孤如不自裁谢罪,则将得罪于天。”于是赵王在军前执剑自裁而死。
赵王即死,燕赵之地遂平,封章遣军安抚其地,诛赵国为谋首要者数人,仍以汉朝王侯之礼葬赵王于雍奴。遂具表申报朝廷。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