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重建华夏领群英 第180章 运筹谋划再用兵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李远道:“军师知将军被困于此,特命在下前来接应。”

  秦统道:“你只带百人,如何能救?恐都难以回南郑也。”

  李远道:“在下熟悉汉中地理,见将军走此险道,欲从凉州绕道而回,在下以为非良策也。绕道凉州,千险万难,迂回近千里,且有贼军防守险要,如遇贼军,将军部下千余长途跋涉疲惫之众,岂能相抗乎?”

  秦统道:“吾今实无计,万不得已行此险道。吾军粮将尽,誓不能束手待毙。”

  李远道:“在下若无策,必不敢带百人前来。吾自小生于汉中,熟知山川地势。此去定军山之东边二十里处,有一绝壁,燕军必然无人防守,将军可率军随吾至此,吾所部百余人,皆带有斧凿神索。用斧凿凿开峭壁,悬绳索于上,结至山底,将军趁夜可将千余人从此绳索攀附而下,降落至山底,即能出燕军之围。然后倍道而行,于天明之前,便可出定军山进入汉中川道,待燕军发觉时,我等已经走远矣。”

  秦统大喜道:“若非将军此

  策,吾等皆不能还南郑也。”于是传令千余人欲做准备,为怕燕军发觉,潜伏山中至天晚,然后摸黑行军,至夜半方行至悬崖绝壁处。李远于是命令百余人,凿开峭壁,将所带绳索,结成两条长绳,悬挂系在峭壁之上,垂于山底。先令两人沿绳索而下,皆到达山底,于是千余人便从此坠下。秦统、李远二人便领军趁夜绕道疾行,李远熟悉此间道路,带军避开燕军驻防,在天明之前,竟然出得定军山,进入汉中川道。

  天明,燕军果然察觉,于是率众追来,秦统、李远二人领军疾走,一连奔走三十里,全军皆气喘吁吁,回顾身后数千燕军尾随,不过数里之远。李远道:“勿要惊慌,吾等已经脱离围中,虽然有追兵,军师必有接应。”

  正说间,忽然前方道路上尘头大起,一彪军正赶来,至近,乃是冉辉所部数千人马,冉辉道:“奉军师之令,前来接应秦、李二位将军,且随吾军一起撤回。”

  原来冉辉率部驻扎汉水附近,奉令接应驰援汉军,清晨探知得有汉军从定军山出,向汉水急奔,急忙带三千人马,前往接应,与此处遇见。后面数千燕军见汉军至,遂不再追击。秦统所部千人,得以脱险回到汉中。

  秦统与李远至南郑来见文雄,秦统谢罪道:“末将未能偷袭得逞,前来领罪。”

  文雄连忙扶起道:“此番将军非但无罪,尚有保全军力之功。吾算计不周,未能料敌有所准备,致将军所部犯此险境,此吾之罪也。”

  于是厚赏秦统所部军士,令其休整,亦赏李远所部百人救援之功。

  方龙聚集各路燕军,据住定军山,各路军马仍有七万余众。杜融前来劝谏方龙道:“贼军复夺汉中,军锋方盛。其众多余我军,如其前至定军山,与我军决战,胜负难料。依吾之见,为保万全计,将军不若全军退入司隶,拒守陈仓,即可全军,亦可防止贼军进犯关中。”

  方龙奋然道:“吾受陛下重托,率兵拒守汉中,以扼汉中伪王。今汉中已经被其占取,吾若不能复之,再率军退避司隶境内,不仅为天下所笑,还有负于陛下之重托,将无面目回洛阳见燕朝诸将矣。吾今断然不可退军。”

  杜融道:“将军率众据定军山,虽然也可。然贼军有谋,恐为其所乘,于我军不利。大军日费粮草甚大,现只有从关中运进,军粮不继,则将难以持久。此为失计也。”

  方龙道:“无需持久,待吾军士气恢复之后,吾即率大军前往与汉中伪王决战,定然重夺汉中,以雪前耻。如此般撤退,将纵敌深入。陛下大军现正在围攻荆州,吾必定要扼守西线,亦是为陛下分解军势也。吾意已决,军师休要再劝。”

  杜融见方龙不

  愿退军,便不再劝。于是道:“既然将军决议不撤,便可令司隶凉州等处前来相助驰援,末将亦当竭尽智力,助将军相夺汉中。”

  于是方龙遣飞骑至凉州武都、陇西等处,请其派军相攻汉中。又致书于洛阳皇甫照,请求速拔调关中粮草辎重,运至定军山,欲要与汉军决战。

  (本章完)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