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初临邺城第1/2段
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用计激周瑜时,把铜雀台赋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改成“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以此激怒周瑜,坚定他作战的决心。在原诗中,蝃蝀就是虹,二桥指从铜雀台出发连接金虎台和玉龙台的两座桥。古代乔和桥同,周瑜和孙策的妻子姓乔,故很容易产生错觉。
魏、蜀、吴三国被西晋统一之后,司马氏建都洛阳,废弃了邺城作为都城的地位。后来,随着西晋王朝的灭亡,东晋王朝的司马氏王朝将都城迁到了江南的建康,即现在的南京地区。而北方则陷入了一片混乱,各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相继崛起,比如以前的前赵,现在的后赵、前燕,以及将来的后燕、前秦,他们把首都都建立在这里。
这时,慕之秋想起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据说,自己将来的慕容霸建立的后燕王朝,都城也在邺城,那么,自己,现实中的慕之丘也会把都城建立在这个邺城吗?”
慕之丘知道,建都是有很多说法的,一般都要把都城建立在自己统治的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这样便于统治,便于政令通达。
例如,夏、商的都城都在河南中原地区,那里是他们兴起和发迹的地方。秦、西汉则将都城定在了长安,而到了东汉光武帝刘秀时,则将首都又迁到了洛阳。
东汉末年,国家分裂了,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将都城建立了建立在了许昌,后来,迁到了邺城。而蜀汉的刘备则将都城建立在了四川的成都,吴国的孙氏政权,则将都城建立在了建康,这样每一个分裂割据的政权,都将都城建立在了自己的统治中心地区。
古代的邺城,应该就是现在的临漳县,隶属于河北省管辖。
商队在丘陵与平原交织地带,又穿行了几日,过了几座丘陵之后的第四天,便豁然开朗了。
慕之丘的眼前是一望无垠的平原,平原上是翠绿的农田。农田中种植的庄稼,也由北方的传统的小米、高粱、大豆,变成了眼前的水稻、小麦。
很明显的,这里都是水浇地,庄稼的长势看起来非常好,水稻的穗粒尽管还是绿色,但是都很饱满。
看着兴致盎然的慕之丘,老高头的情绪也被调动了起来,向他介绍道:“再往前走几十里,就到了赵国的都城邺城了。我们要在这里多休整几天,贩卖一些货物,买进一些货物。有时间,你们可以出去逛一逛,见识见识别国大城市的风光!”
看到快到邺城了,商队里的伙计也都兴奋起来,随着他们扬鞭的频率加快,马队前进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很多。
渐渐的,他们终于到了邺城。
邺城,位于漳河的北岸,方圆几十公里,分为内城、外城两部分。
内城是赵王和他的家眷所在的部分,外城则是王公大臣及普通百姓所居住的地方。
内城修筑了高高的城墙,有着护城河,戒备森严,由内廷的禁卫军守护着。
外城,四周也都围绕着护城河,里面是高高的城墙,有士兵守卫着。外场设有四门,城门早晨四时起打开,晚上八时起关闭。
老高头率领着商队在早晨八时左右才到了北城门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