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表的故事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我每次到商店里卖手表的地方去看看的时候,就替他们犯愁:这么多手表怎么天天不见少呢?

  如今都以不戴手表为时髦了,谁还买这玩意儿啊!再仔细地想一下的时候,就觉得这里面的意义还不小:曾几何时,手表还是人们向往的

  “三大件”之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显著标志什么的;如今好多东西都提价了,手表的价格非但没提还大幅度地降了,却仍然卖不动,说明我国的手表制造业进步得不慢。

  我第一次买手表是1971年底刚刚提干的时候,那可是费了老鼻子劲了。

  部队的干部一提就是二十三级,工资五十四元整。这在当时是个不算小的数字,除了找老乡撮一顿儿之外,就开始思谋着买个手表。

  那时我们部队有句顺口溜,叫

  “四个兜儿、戴手表,尔后才能把对象找”,可见手表的意义有多重大。

  在那几个月里,我有事儿没事儿的就去商店卖手表的柜台前转两圈儿,却发现光有卖表链的,没有卖手表的。

  我随即花两块七先买了根表链搁抽屉里放着,这叫

  “先备鞍后买马”。那根表链挺好玩儿,你仔细研究一下的时候就发现那是一根钢丝儿盘成的,外表很光滑,还有弹性,你套到手腕儿上,它很轻柔地就箍住了,感觉特别好。

  我之所以买那种表链也是受我崇拜的一位首长的影响,他戴的就是那种表链,他撸起袖子看表的姿势也很文雅,看上去特别有学问。

  噢,我前边说光有卖表链的没有卖手表的不对了,是没有卖好一点的手表的。

  当时手表是有,可全是九钻半钢的,一块三十四至三十六元不等。牌子有泰山、灯塔、钟山、铁锚什么的。

  那玩意儿戴上去心理上不踏实、信不过;重要的是戴那个掉价,没有哪个层次高一点的姑娘喜欢一个戴铁锚牌手表的人,你糊弄一个不识字不会看表的农村姑娘嘛还差不多。

  当时时兴的是全钢十七钻的

  “上海”和

  “海鸥”牌。可这两种牌子的东西是多么难买。你光有人民币还不行,还得有票。

  有时你即使搞到了票也不一定有货。这中间我也曾托一个上海籍的战士帮我弄张手表票,可那家伙要我帮他入党,遂拉倒了。

  后来还是一个北京籍的战士帮我搞到了一张,我才把手表来戴上。当然就是用的那根已经买了三个多月的表链。

  我这人干任何事情往往看重的是它的意义,而忽略了它的本身。第一次戴上了手表这件事,竟让我感慨万端,我又作顺口溜及三句半各一首:手表啊手表,你是多么难搞!

  祖祖辈辈没戴过,终于让我戴上了。戴上了手表,意义不小,增强时间观念,好。

  一时兴改革开放,让人首先感到变化大的就是这个手表的问题,人们再也不为买手表犯愁了。

  从前我们出差最关照的就是那个手表,如今连小偷都懒得偷那个了,特别是那个电子表,十块钱能买三只,幼儿园的孩子几乎都戴着。

  我家三口人,就有机械及石英手表七块(其中有四块已坏)、康巴丝两只,这在过去确实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我说如今以不戴手表为时髦了,是因为你戴了也没用,哪里没有各种各样的表?

  作为一种装饰和货币储存的方式呢,则有了另外的形式,比方金戒指、手镯或项链什么的。

  以一个外行人的眼光看来,今后手表制造业的难题不少。但作为一个消费者,则又觉得这可能不是件坏事情,如果所有的消费或装饰品都这么饱和得让人不耐烦,人民整体的生活水平就更高了。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