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通往何处?第2/2段
谁知,这一次没走多久,我们很快又发现了新的情况。
没想到,就在我们身边的崖壁上居然出现了许多——洞窟。那些洞窟或大或小,或高或低,像一块块不规则的黑斑,散布在那陡峭而坚硬的岩石上。
陡然发现洞窟,每个人都为之兴奋,由于在大雨中淋得久了,又行了这许多路,每个人早就露出了疲态。
领队率先找了一个最近的山洞,带着大家走了进去。
从外边看,这洞口并不大,也就有一间瓦房差不多,谁知进去之后,才发现里面宽敞得很,它居然和上面的许多小洞都是连通着的。
进入洞中,迎面扑来一股潮湿发霉的味道。味道不怎么样,但总算有了个能够避雨和落脚歇息的地方,大家伙儿甫一进来就先都找石头坐了下去。
岩洞宽敞得紧,越往里地势越高。领队和老廖没有闲着,他二人在洞穴中巡了一圈,很快就发现这个山洞里有许多人为的痕迹:比如洞顶上一圈圈的黑色石头,全都是有人生火熏出来的;还有一些石头缝中隐约可以见到有人丢落的烟头和塑料袋等物品。
最令人兴奋的是,他俩居然在山洞深处的高地上找到了一堆干柴。老廖说,那些柴火被压在几块大石头下面,很有可能是山里的猎人放在那里,以备不时之需的。现在,刚好我们用来救急。
柴火堆好,打火机一点,火很快就生了起来。
其实,当时洞里的温度尽管不高,但也不至于冷的叫人受不了。真正冷的,是我们的内心。
不过,我跟别人不一样,早已是身心俱冷,湿漉漉的衣服黏在身上,那叫一个难受。
火生起来后,我第一个扑过去取暖。大家伙也看出我比较狼狈,便都没有跟我抢。那个照相的小姑娘还拿出一包饼干递给了我。我早已饿的难受,连声谢谢都没来得及说,就开始了狼吞虎咽。
融融的火光,带给了众人温暖,也鼓舞了大家的士气。早先的失落恐惧此刻也得到了缓和。交谈中,我又弄明白了这一帮驴友的一些情况。
原来,这些人都是一个户外群里的朋友,他们已经一起去过很多地方,都是不折不扣的老手。这一次来到大别山,队里面只有一个新人,就是那位拿手机拍照的小女生。
她的名字叫做绿瑶,是东南大学植物系的研究生,这一次进大别山,她除了户外探险以外,还在为自己编撰的一篇论文做实地考察研究。谁知,第一次进山就遇到这种糟糕的事情。
那个戴眼镜的人非常健谈,烤火的这功夫,几乎都是他在说话。他的名字叫做王山,从他的话中得知,他们昨晚也是因为扎营在了干枯的河道里,才被洪水冲过来的。他们这次进山的一共有12个人,7男5女,除了因心脏病死去的阿东,还有一男一女至今下落不明。
他们的领队叫做杨齐风,是他们从霍山县里雇来的。此人从事向导工作已经15年了。据说他曾经带领一帮人重走**路线,横穿过整个大别山山区。在火堆边,他一直重复着那水库崩塌引发山洪的论点,好为自己摘清责任。
其实,昨天晚上我吃的挺饱的,但人家给我的那盒饼干我连点沫沫都没剩下。我估计是我在水里挣扎的时候,消耗的能量太大了吧?
我拿着空空的饼干包装盒,一时间还不知该跟人家说点什么,便凑过去问人家:“你……既然叫绿瑶,难道你姓绿吗?”
小女生闻言噗嗤就笑了,说,她姓吕,叫吕绿瑶,朋友们叫绿瑶叫习惯了而已。
哦……我傻笑着连连点头,接下来竟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这时候,老廖跑过来问我,说咱们的背包什么的,都还在不在?
我则直接冲他做了个无奈的手势,忽然,我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我的乖乖,早先一直在忙着赶路,居然忘了自己还有正事呢!
我赶紧去翻身上的口袋,翻了好半天,终于翻出来那块有着袁斌讯号的木头。我将木头攥在手中,想看一下,那个袁斌的讯号到底还在不在,他是否还活着?
谁知,这一摸之下,我居然吓了好一大跳!
但见那木头上显现而出的绿色讯号,此时居然变得格外巨大,很明显已经离我非常之近!
我寻了一下方向,没想到,那讯号居然就是从我们所在的洞窟外面传过来的。
天啊!他居然来了!
我赶紧冲老廖一摆手,随即就从洞里非一般地窜了出去!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