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艺术哲理示范第1/2段
还是取一些电影来分析为便。
英国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以一种巧妙的结构方式呈现了一种整体性的哲理追求。男主人公原与一位名门闺秀订婚,后听到镇上有一个极不检点的女人,据说曾与路过的一位法国中尉同居,至今仍然每天面对着大海思念着对方。男主人公好奇地注意她,最终竟爱上了她。但是,在他们俩感情发展的过程中他发现,她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法国中尉,过去她只是利用了一个谣言在将错就错地进行着封闭性的情感追求。在表现这个故事的同时,影片还穿插了扮演男女主人公的男女演员在拍摄过程中萍水相逢的恋爱。这样,这部影片实际上比照性地呈示了四种恋爱、婚姻方式:
第一种,门第性的婚配,男主人公一开始就置身其间;
第二种,浪漫色彩的爱情冒险,男主人公与“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艰辛恋爱便是如此;
第三种,“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精神恋爱,以自我封闭、自我陶醉为特点;
第四种,现代青年的急速恋爱,演男女主人公的演员,现身说法地表现了这种恋爱。
这四种恋爱方式,很自然地并列开来,构成了在一个人生根本课题上的历史性整体比照。
这种结构中虽然也包含着情感性的内容,但一切具体情感都服从着历史性的整体比照,观众观看之时,很难为其中哪一种婚姻恋爱方式中的某某人而流泪,却会从根本上勾起对这些人生极大命题的历史沿革的遐思
。这种结构与艺术家的哲理框架,基本处于同构状态。
法国电影《罗拉·蒙苔丝》的哲理构架,由交错比照归于凝聚,理性成果比《法国中尉的女人》更显豁。
蒙苔丝是19世纪前期欧洲著名的交际花,交结王公贵胄,出入豪门宫宇。1848年大革命后靠山倒下,她只得沦落风尘,最后甚至在马戏团献艺。极富极贵,极卑极贱,并于一身,这无论于历史还是于人生,都是颇具哲理意味的。影片如果按照自然的时空顺序叙述蒙苔丝的一生,观众看到最后也会产生一些沧桑感,有些善思的观众也许还能领悟到其间的哲理意味。但是,这对现代艺术家来说已不能满足了。
让观众自己去领悟,而不是靠艺术本身来勾勒,这很可能造成大多数观众的迷失,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对哲理意味本身也不能酣畅地发挥。为此,现代电影艺术家打破了自然的时空顺序,让今日蒙苔丝浓俗的马戏油彩与昔日蒙苔丝雅洁的贵族装束交替出现。最后,又把所有的对照集中于一个场面:老板竟把蒙苔丝放在千百人面前展览,要她展示自己过去表演过的色情节目,任人盘问隐私,甚至把她关在木笼中,让观众中的男子依次来吻她的手,收价每人一美元,因为过去豪绅巨富为此一吻不惜千金……木笼外排起了准备吻手的长队。至此,对比已经不再以交替的方式出现,而是强烈地压缩成一体,近乎表现主义的形态,达到了很高的哲理体现水平。这个关在木笼里的昔日美人,是一部荒诞的欧洲历史,是一场酸楚的人生梦幻。她被世界嘲弄,但她也在嘲弄世界。她被排着队的人吻,她是低贱的;人们排着队吻她,比她更低贱。历史使她变得古怪,她也使历史变得古怪。相对于升沉荣辱的她,社会是冷静的;相对于木笼外沸沸扬扬的社会,她是冷静的。
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理性构架常常会导致带有怪诞色彩的凝聚。
在这种情况下,怪诞,便是哲理的蜕形。
类似的带有怪诞色彩的哲理构架,我们在其他许多现代艺术作品中都能找到。法国1980年拍摄的电影《女银行家》,是一部纪实性的传记影片,照理很难输入这种理性构架了,但电影艺术家还是尽到了自己的努力。
影片交付给这个纪实性的传记故事以一个处处逆反的哲理罗网,并不惜以怪诞来强化这种哲理。例如:
1.这个影片记述了20世纪30年代法国一个平民出身的女银行家的生平,她在复杂的政治风浪中保持了自己的信用和人格,却仍然受到政治势力的挟持和暗杀。作为整部影片前提的一个逆反背景,黑白纪录片不断穿插着法国最高政治领域的权力更替。一个个须发皓白、年高德劭的大臣、部长乃至总理,一次次挥手登台,一个个狼狈下台。就在这种动荡变幻中,一个离高层政治生活不啻千里之遥的贫寒女子,却保持了令人惊讶的稳定。她办银行,局势再乱也维持住百分之八的年息,即使入狱也不她变得古怪,她也使历史变得古怪。相对于升沉荣辱的她,社会是冷静的;相对于木笼外沸沸扬扬的社会,她是冷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