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第1/2段
郑清明一家,是大小金沟一带有名的猎户。猎户自然以打猎为生。郑清明的祖上并不是本地人,老家在蒙古的西乌泌草原。成吉思汗时,郑清明的爷爷的爷爷,曾是成吉思汗手下的一名弓箭手。郑清明爷爷的爷爷,曾为成吉思汗攻陷中原立下过汗马功劳,攻城拔寨都曾有过祖上神射手的身影。成吉思汗功成名就之后,曾封过郑清明的祖上为神射手,割地百顷,牛羊千匹。那时的西乌泌草原,草肥羊壮。在没有战事之后,郑清明的祖上解甲归田、放牧游猎。后来,便受到白俄的骚扰,白俄一边偷盗牛羊,一边打劫牧民,一时间,西乌泌草原狼烟四起,鸡飞狗跳。那些年,郑清明的祖上组织起了一支反抗沙俄侵扰的敢死队。敢死队员们手握长矛弓箭、套马杆,和沙俄的火枪队展开了一场数十年的战争。郑清明的祖上为了确保战斗的胜利,用成群的牛羊换马匹,武装自己抗俄的队伍。经过数十年激战,沙俄侵占西乌泌草原的梦想终于没有成功。可连年的战乱,却使西乌泌草原一片荒芜,成群的牛羊不见了,满地的黄沙代替了昔日的牧场。郑清明的祖上,从那时起,变成了真正的猎户,他们每年集体到远隔几百里的东乌泌去狩猎,用得到的猎物换回马匹和生活必需品。
后来他们所用的弓箭被火枪代替,一年年过去了,他们一代代地在贫瘠的草原上生活着,练就了一手好枪法。为了生活去狩猎,在狩猎中也尝到了生活的乐趣。
那一年,蒙古大旱,连续三年没下一滴雨,没掉一片雪花。干旱像鼠疫一样遍布草原。成群的山鸡、野兔向东迁移。西乌泌草原上的牧民们也告别家乡,过上了逃荒生活。
那一年郑清明的爷爷,带着郑清明的一家老小,像那些山鸡、野兔一样向东逃来。最后他们来到大兴安岭脚下,这里山高林密,积雪遍地。雪野上,野兽的足迹随处可见。郑清明的爷爷笑了,朗朗的笑声惊跑了柞木林里偷偷观察他们动静的一群狼。爷爷勒住马缰,回头冲一家老小大声说:“就在这疙瘩立脚吧。”
于是,大金沟山脚下多了一处木格楞,从此山林里响起清脆的枪声,天空多了缕缕炊烟。
没过多久,杨雨田的爹——杨老东家骑马携枪带一群人来了。郑清明的爷爷这才知道,这里的土地和山林原来是有主人的。杨老东家并没有刻意刁难远道而来的一家人,在他们的山里打猎,自然要给东家回报,代价是每年要交给东家五十两白银。郑清明的爷爷望着苍莽的大兴安岭,点头答应了。从此,杨家大院多了一个以打猎为生的猎户。
后来杨老东家死了,杨雨田成了新的东家。郑清明的爷爷也死了,郑清明爷爷死前,把郑清明和父亲叫到跟前,手指着这里的山山水水,断续地留下了遗嘱:“你们——听好——这里就是咱们的家,咱哪儿也不去,守着这山、这天,这就是咱们郑家的归宿。我——死了埋在这里,你们也要世世代代守下去——听清了么?”郑清明的爷爷说完,老泪纵横,他望着这方蓝天、大山,久久不肯闭上眼睛。
从那以后,大兴安岭的山上多了冢坟头,野草和白雪交替地覆盖着这座坟冢。从那时起,郑清明的心里已接受了这片高天厚土,这就是自己的家园了,这里埋葬着他的亲人。温馨的木格楞里孕育着他一个少年猎人的梦想。他觉得这里的山林、野兽不是东家的,他才是这里的主人。他一走进大山,便不由得激动万分,他是在大山里出生的,祖上曾居住过的草原成了他的幻想,这里的每寸土地、每一棵树木都是那么实实在在。
夏天满山遍野树木葱茏,冬天白雪满山,那份壮阔,曾令他梦里梦外地神往。他一望见山林树木,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激动和亢奋。他觉得自己是条鱼,大山便成了一条河了。
发现红狐是那一年初冬的黎明。那一年冬天,下了几场雪,积雪不厚,浅浅地覆了一层。
就是在那天早晨,郑清明随着父亲,走出木格楞,翻过一座山,他们就发现了红狐留下的新鲜脚印,凭着多年的经验,他们一眼便认出那是一只狐狸的脚印。他们很愿意狩猎到狐狸,狐狸肉虽不好吃,可一只上好的狐狸皮却能卖一个好价钱。他们庆幸刚出家门便发现了它的蹄印。郑清明顺着蹄印走了一程,似乎都嗅到了狐狸的腥骚味。凭着经验,他知道这只狐狸已近在咫尺了。他和父亲都很小心,他们了解狐狸的习性,它们天生多疑狡诈。有时,一旦它们发现猎人跟,大兴安岭的山上多了冢坟头,野草和白雪交替地覆盖着这座坟冢。从那时起,郑清明的心里已接受了这片高天厚土,这就是自己的家园了,这里埋葬着他的亲人。温馨的木格楞里孕育着他一个少年猎人的梦想。他觉得这里的山林、野兽不是东家的,他才是这里的主人。他一走进大山,便不由得激动万分,他是在大山里出生的,祖上曾居住过的草原成了他的幻想,这里的每寸土地、每一棵树木都是那么实实在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