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辫子第1/2段
她自小未进过学校门,没有老师给她起个学名,“辫子”也就成了她唯一的名字。即是小名,也是大名。
辫子今年二十二岁了。她高挑匀称的个身,扎两条长辫,身穿的布鞋衣褂都是自做的,一副典型的山村姑娘的打扮。但朴实无华的装扮难掩她青春少女的那份清秀可人。透过她那漂亮的双眸,让人不难看出她是一个心性善良温柔的姑娘。
辫子扛着筢子挎着花篓,走上一段山坡后就停住脚开始了搂柴禾。
她显然有些心不在焉,不光动作慢吞吞的,还不时就停下来,茫无目地的这里看一眼,那里看一眼。有时还朝山脚下的村落呆看一会,神情忧郁、、、、、、
山脚下的岳家沟就是她的家乡。她自小就生活在这里。长这么大,除开小时候去过舅舅家,后来去过二姐家,她很少离开过这里。
她出的最远的一次门就是去县城。那也是她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去县城。更是她至今见过的最大的世面!
岳家沟在附近村庄中算不上是大村子。但庙小妖风大;村子虽小,事情却不好办,是标准的三条腿的蛤蟆,难缠。自从搞生产队集体化以来,村里的干部就走马灯一般换来换去,任谁干也压不住台,生产是越搞越差劲,一年不如一年。
致使在附近这一带村庄中,这岳家沟除了贫穷和光棍多这两项,就没有能排上前几名的东西!
那么,村里到底是个啥情形呢?曾有一个家在这村的学生,他在自己的作文中这样写道:
俺们村共有二十一个光棍汉。但有的村比我们村还多!
哈哈,从他的这几句话里,让人即感受到他爱护家乡的心情,同时也觉得他似乎有点儿“阿Q精神”——话语中透出“有人骑马我骑驴,看看还有步行的”那么一种自我安慰的意味。不是吗?
但无论咋说,村子里光棍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你就看看冬闲时候人们出来晒日头——老中青光棍汉,稍微那么一凑堆,一站就是一墙根!
曾有个光棍汉喝醉酒后骂大街,骂什么“大姑娘你瞎了眼,光跟别人不跟俺”。其实并不是谁瞎眼,你自己的日子过得一烂包,谁能看得上?除了狗朝屁走,谁也不会愿意自找倒霉的!
当然,即使你日子过得不如人,但只要你具备了一个前提,娶媳妇成亲也并非就是扔石头打天,完全不可能的事。这个前提,就是你父母必须给你生有一个姐妹,让你的姐妹去给你转亲或换亲,这样你就能达到娶亲结婚的目的。
否则的话,你就只能怨自己是和尚命了。
在岳家沟村,人们不光日子过得贫穷不如人,也许是地处偏僻的缘故,这里人们的思想似乎也比别的地方封建落后一截,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相当严重。你看村里像辫子这么大的一茬姑娘,几乎没有一个是上过学的,都是睁眼瞎。之前的那一茬又一茬就更甭提了。她们的父母都是觉得女孩子上学是白费,只让儿子去上,叫她们从小就在家里拾柴捞草做家务。等长大些就跟上生产队里去挣工分。
这两年,尽管实行了责任制,不吃大锅饭了,可她们更是成了家里地里的主力军。因为家里的男子尽量挪出功夫想法挣点钱,家里家外的活主要就靠她们干。
她们的父母也只是希望她们在家里地里的干点就可以了;在父母的思想里,出外抛头露面去挣钱,那是男人的事,女孩家出去叫人不放心。
所以说,有的姑娘即使能有出去干点什么的门路,父母也是不会放她们出去的。
既是如此,现在这里女孩子的生活状况跟别的地方比较,那就显得有些截然不同了;在靠近城镇的那些“发达”地方,现如今很多姑娘媳妇都干起了草编、柳编等副业,那钱挣得甚至并不比男子少。就算不去干这些,而是通过渠道拿点钩织之类的小手工活回家捎带着干,一天也能挣几块钱,大小也算是个经济来源。
可是,这里的女孩子们,她们的生活至今像拉磨的小毛驴,一直是走老路;除了干地里家里的那些活,闲暇时就学习做点针线,一点来钱的路也没有。就是做针线用的花线没了,也只能靠“鸡腚银行”去解决。
像辫子她们这些姑娘,由于没文化,加上环境闭塞,眼界狭窄,这就决定了她们的脑子里装的东西少,心思相对也就比较单纯。
在辫子的心目中,家就是她的一切,她爱惜这一切。她爱哥哥姐姐,更是疼爱母亲。对古板严厉的老父亲,她一向虽没有跟母亲那样的亲近感,敬畏的成分远大于爱,但她也是一直尽心尽意孝敬着父亲。
当她慢慢的长大起来,懂事了,她见乡亲们因为日子过得穷,很多姑娘都是通过转亲或换亲,让自己的兄弟才成了家,自己的二姐兰子也是为了给大哥转媳妇,才去跟上了那个傻乎乎的、脑子不够用的男人。那时她就寻思,等她长大了,要是二哥还说不上媳妇,自己恐怕也得走二姐的路。
如今二p;既是如此,现在这里女孩子的生活状况跟别的地方比较,那就显得有些截然不同了;在靠近城镇的那些“发达”地方,现如今很多姑娘媳妇都干起了草编、柳编等副业,那钱挣得甚至并不比男子少。就算不去干这些,而是通过渠道拿点钩织之类的小手工活回家捎带着干,一天也能挣几块钱,大小也算是个经济来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