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 喜事临门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雪,一直还在下着,只是似乎小了一些。

  岳二全的新家。

  院门口的门楼上,喜砖还没有压上去——因为新娘子还没过门。而那两扇院门早经油漆一新,这会已贴上了红彤彤的喜联;

  前些年搞*时,一切都是政治挂帅,凡事都往政治上靠,越革命越好。据说有人剃了个光头,还美其名曰“红太阳光辉照全球”。那时候,人们就连结婚时贴的喜联也都锐意进取——唯恐显示不出“革命性”。于是,那些慷慨激昂的政治口号,也被当做喜联贴了出来。

  眼下,曾经的那个“东风吹战鼓擂”的年代已经过去,人们结婚的喜联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开始透出了原有的那种古朴的乡俗民风;文一点的,像“庭前尽吐芳春玉,堂上珠生子夜光”之类;直白一点的,如“两姓联好合,百年乐长春”等等。有人甚至自我创意,用两个新人的名字拿来写喜联,如“XX门前风光好,XX家中笑语声”这些,虽则浅白了一些,倒也还别致。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二全院门上贴着的喜联——上联是“钟鼓乐之”,下联是“琴瑟友之”,眉联是“大有庆也”!

  不用问,从对文的选用,到字体宽扁、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颇透出些隶书精神的书法上,这无疑是出自一个有私塾底子的老先生之手。

  哈哈,如今即使不再是政治挂帅的年代,但这般的“复古”,似乎也有点儿矫枉过正吧?尤其是那眉联,很透着几分老秀才的那么一股子浓浓的酸气劲,让人一看就禁不住有点想发笑。不是吗?

  天近半晌了,新娘子还没见影。门口外的街上,两个担任今天“架过门”角色的妇女早已是整装以待,跟一些准备看热闹的姑娘媳妇们站在那儿,正等待着新娘子的到来。

  下雪天最高兴的自然是孩子们,一些孩子在街上不停地来回追赶嬉闹着。

  刚才跑来了一个孩子告诉说,新娘子已到村头上,这等了一阵还是迟迟没见人来,一个盼着看热闹的姑娘似乎有点心急起来,便问那个年龄大些、等着“架过门”的妇女:

  “二奶奶,这都啥时候了,新娘子咋还没到呢?”

  “架过门”的那个妇女打趣地笑答道:

  “急啥?你小孩家家的还没经过这种事,你是不知道;这闺女家出嫁,一辈子就这么一回,那可不是简单事,这样那样的讲究可多着呢。从娘家起脚动身上轿时的那些讲究就不说了,光是从娘家出来到婆家的这一路上,那还得过河时扔过河的红包,过桥时要扔过桥的红包。就是到了婆家的村头上,还要停下来,等上一会再走,那叫‘顿顿性’——免得新媳妇过了门后脾气不好,摔了盆子砸了碗的,惹得公婆不喜,男人不快的。所以说,只要是一拖扯,那就得个功夫。你小孩家家的就好好记住吧,等你自己到了那一天可别犯急。嘻嘻。”

  那姑娘被说得脖子一缩,偷偷一伸舌头,有点不好意思。旁边的人们也都发笑起来。其中一个妇女还接过话来笑道:

  “说来也真是这样;咱庄户人家办点事,那些五花八门的讲究确实是多。我当年那结婚时,单单是到了过门的那前前后后,又是往我怀里塞栗子枣,又是架着我、让我跨驴鞍——说什么‘新媳妇跨驴鞍,一气生十三’,又是让我洗手,又是让我烤脚、、、、、翻来覆去多半天,可就把我折腾得晕头转向,半天都没苏醒过来,真是没屎都能折腾出尿来、、、、、、对了——你们听说过吗?曾有个新媳妇,还没过门就憋着想解手,一直没得机会。当坚持到过了门入了洞房,人们还摆布着让她又是踩高(糕),又是压床的,她那里可实在憋不住了,只想赶紧去解手,可她就是到了婆家的村头上,还要停下来,等上一会再走,那叫‘顿顿性’——免得新媳妇过了门后脾气不好,摔了盆子砸了碗的,惹得公婆不喜,男人不快的。所以说,只要是一拖扯,那就得个功夫。你小孩家家的就好好记住吧,等你自己到了那一天可别犯急。嘻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